人的自由意志的实现条件--基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前言 | 第18-22页 |
1. 《原理》对时代主题的回应 | 第18-20页 |
2. 《原理》所揭示的伦理主题 | 第20-22页 |
第一章 人的自由意志实现的自然条件——抽象法 | 第22-32页 |
第一节 法权人格的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1. 人格——确立“我是自由的”意识 | 第23页 |
2. 法权能力——确立“我会自由的”可能 | 第23-24页 |
3. 法权人格——确立“我要自由的”逻辑原点 | 第24页 |
第二节 人格自由的实现条件 | 第24-30页 |
1. 所有权——“我”外求于“物”的自由 | 第25-26页 |
2. 契约——“我”外求于“他人”的自由 | 第26-28页 |
3. 不法——对“我”的自由的复归 | 第28-30页 |
第三节 人格自由的反思 | 第30-32页 |
1. 人格自由的形式性 | 第30-31页 |
2. 人格自由的被动性 | 第31-32页 |
第二章 人的自由意志实现的主体条件——道德法 | 第32-42页 |
第一节 道德法的概念界定 | 第32-35页 |
1. 道德法——实现主体自由的逻辑原点 | 第32-34页 |
2. 道德行为——实现主体自由的中介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主体自由的实现条件 | 第35-40页 |
1. 故意和责任——主体自由的单一实现 | 第35-37页 |
2. 意图和福——主体自由的普遍实现 | 第37-38页 |
3. 善和良知——主体自由的自我确认 | 第38-40页 |
第三节 主体自由的反思 | 第40-42页 |
1. 主体自由的形式性 | 第41页 |
2. 主体自由的主观性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人的自由意志实现的社会条件——伦理法 | 第42-56页 |
第一节 伦理法的概念界定 | 第42-45页 |
1. 伦理法——实现必然自由的逻辑原点 | 第42-43页 |
2. 伦理实体——实现必然自由的中介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必然自由的实现条件 | 第45-54页 |
1. 家庭——必然自由的直接实现 | 第46-48页 |
2. 市民社会——必然自由的真实实现 | 第48-51页 |
3. 国家——必然自由的最高实现 | 第51-54页 |
第三节 必然自由的反思 | 第54-56页 |
1. 必然自由的预定性 | 第54-55页 |
2. 必然自由的矛盾性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