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1 花粉发育过程中对环境胁迫的响应 | 第12-17页 |
1.1.1 植物花粉的发育过程 | 第12-13页 |
1.1.2 环境胁迫对花粉发育的影响 | 第13-17页 |
1.2 植物小肽编码基因的分类及在花粉发育中的功能 | 第17-20页 |
1.3 植物bZIP转录因子及其顺式作用元件 | 第20-22页 |
1.3.1 bZIP基因家族的结构与分类 | 第20-21页 |
1.3.2 bZIP转录因子与DNA元件的结合 | 第21-22页 |
1.4 花粉特异表达启动子的分析、利用及其调控的研究 | 第22-24页 |
1.5 核不育系的转基因保持系的创制 | 第24-26页 |
1.5.1 SPT技术 | 第24-25页 |
1.5.2 异源花药启动子的转录沉默技术(pIRRNAsilencing) | 第25-26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7-52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2.2 质粒和生化试剂 | 第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52页 |
2.3.1 总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2.3.2 反转录及qRT-PCR | 第28-29页 |
2.3.3 Bna.SP6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2.3.4 启动子全长及缺失载体的构建 | 第30-32页 |
2.3.5 启动子的稳定转化与分离比鉴定 | 第32-33页 |
2.3.6 GUS染色、DAPI染色和亚历山大染色 | 第33-35页 |
2.3.7 GUS染色花药的半薄切片 | 第35-36页 |
2.3.8 GUS蛋白的定量 | 第36-38页 |
2.3.9 酵母单杂交及转录激活分析 | 第38-40页 |
2.3.10 凝胶阻滞电泳 | 第40-45页 |
2.3.11 原生质体的瞬时表达 | 第45-49页 |
2.3.12 DEX诱导分析 | 第49-50页 |
2.3.13 甘蓝型油菜S45AB的遗传转化 | 第50-5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2-73页 |
3.1 油菜中Bna.SP6的分离、鉴定及表达分析 | 第52-56页 |
3.1.1 Bna.SP6的基因结构和表达分析 | 第52-54页 |
3.1.2 BnaC.SP6全长启动子的分析 | 第54-56页 |
3.2 BnaC.SP6启动子的截短分析及GUS活性测定 | 第56-59页 |
3.2.1 BnaC.SP6的启动子截短分析 | 第56-58页 |
3.2.2 BnaC.SP6启动子截短片段的GUS活性分析 | 第58-59页 |
3.3 最短的功能区域p158花粉表达时期分析 | 第59-60页 |
3.4 BnaA.bZIP1的克隆及分析 | 第60-64页 |
3.4.1 BnaA.bZIP1的克隆和表达模式 | 第61-63页 |
3.4.2 BnaA.bZIP1的亚细胞定位 | 第63页 |
3.4.3 BnaA.bZIP1的转录激活分析 | 第63-64页 |
3.5 BnaA.bZIP1对BnaC.SP6的调控 | 第64-70页 |
3.5.1 BnaA.bZIP1与启动子p158的酵母点对点检测 | 第64-65页 |
3.5.2 BnaA.bZIP1的原核诱导与纯化 | 第65-66页 |
3.5.3 EMSA验证BnaA.bZIP1与C-box的特异结合 | 第66页 |
3.5.4 原生质体瞬时检测BnaA.bZIP1对p158活性的调控 | 第66-68页 |
3.5.5 BnaA.bZIP1对BnaC.SP6的抑制 | 第68-70页 |
3.6 核不育系S45A转基因保持系的初步研究 | 第70-73页 |
3.6.1 Bax基因对花粉致死效应的评估 | 第70-71页 |
3.6.2 载体元件的组合及油菜转基因后代的测交评估 | 第71-73页 |
4 讨论 | 第73-80页 |
4.1 启动子区域的截取及截短实验的策略分析 | 第73-74页 |
4.2 BnaC.SP6可能参与了花粉发育过程中的胁迫响应 | 第74-75页 |
4.3 启动子的两个区域独立控制BnaC.SP6在假隔膜和花粉中的表达 | 第75-76页 |
4.4 BnaA.bZIP1是小肽基因BnaC.SP6的转录抑制子 | 第76-77页 |
4.5 DEX诱导系统在转录因子与花粉特异启动子互作验证中的应用 | 第77-78页 |
4.6 油菜核不育系的转基因保持系 | 第78-79页 |
4.7 下一步工作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3页 |
附录Ⅰ 分离比鉴定结果 | 第93-94页 |
附录Ⅱ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