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3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餐厨垃圾的特征 | 第16-18页 |
1.2.1. 餐厨垃圾的组分及特征 | 第16页 |
1.2.2. 餐厨垃圾的危害 | 第16-17页 |
1.2.3. 餐厨垃圾主要处理技术 | 第17-18页 |
1.3.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技术 | 第18-32页 |
1.3.1. 厌氧消化原理 | 第18-20页 |
1.3.2.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 第20-32页 |
1.4. 厌氧消化过程电子转移途径 | 第32-33页 |
1.4.1. 间接电子转移 | 第32页 |
1.4.2. 直接电子转移 | 第32-33页 |
1.5. 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1.5.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4页 |
1.5.2. 高通量测序 | 第34-35页 |
1.6. 本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5-38页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1.6.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6-38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4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2.2. 反应装置 | 第38-40页 |
2.3. 实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0-43页 |
2.3.1. 产气以及气体成分 | 第40页 |
2.3.2. 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测定 | 第40-41页 |
2.3.3. 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2.3.4. 污泥辅酶F_(420)的从测定 | 第42页 |
2.3.5. 其他指标的测定 | 第42-43页 |
2.4. 微生物群落的分析 | 第43-45页 |
2.4.1. 样品总DNA的提取 | 第43-44页 |
2.4.2. 实时定量PCR | 第44页 |
2.4.3. 微生物群落的分析 | 第44-45页 |
第三章 餐厨垃圾投加量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抑促特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45-56页 |
3.1.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3.2.1. 不同K/I的比值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2. 不同K/I的比值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氨氮浓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3. 不同K/I的比值条件下VFAs的变化 | 第48-49页 |
3.2.4. 不同K/I的比值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5. 不同K/I的比值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辅酶F_(420)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6. 不同K/I的比值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51-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微量元素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56-83页 |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7-58页 |
4.2. Fe离子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58-65页 |
4.2.1. 不同Fe离子浓度对厌氧消化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2. 不同Fe离子浓度对厌氧消化过程中氨氮的影响 | 第59页 |
4.2.3. 不同Fe离子浓度对厌氧消化过程中pH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4. 最优Fe离子浓度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5. 最优Fe离子浓度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6. 最优F离子浓度对餐厨垃圾厌氧发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62-65页 |
4.3. Ni离子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65-73页 |
4.3.1. 不同Ni离子浓度对厌氧消化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2. 不同Ni离子浓度对厌氧消化过程氨氮浓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3. 不同N离子浓度对厌氧消化pH影响 | 第67-68页 |
4.3.4. 最优Ni离子浓度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4.3.5. 最优Ni离子浓度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69页 |
4.3.6. 最优Ni离子浓度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69-73页 |
4.4. Co离子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73-80页 |
4.4.1. 不同Co离子浓度对厌氧消化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2. 不同Co离子浓度对厌氧消化氨氮的影响 | 第74页 |
4.4.3. 不同Co离子浓度对厌氧消化pH影响 | 第74-75页 |
4.4.4. 最优Co离子浓度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75-76页 |
4.4.5. 最优Co离子浓度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76-77页 |
4.4.6. 最优Co离子浓度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77-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五章 盐度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83-94页 |
5.1. 实验方案 | 第83-84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84-92页 |
5.2.1. 不同浓度的NaCl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 | 第84-85页 |
5.2.2. 不同浓度的NaCl条件下pH的变化 | 第85-86页 |
5.2.3. 不同浓度的NaCl对脱氢酶和辅酶F_(420)的影响 | 第86页 |
5.2.4. 盐度驯化过程中甲烷产量的变化 | 第86-88页 |
5.2.5. 盐度驯化过程中脱氢酶和辅酶F_(420)的变化 | 第88-89页 |
5.2.6. 盐度驯化过程中古菌群落的变化 | 第89-9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直接电子转移在油脂厌氧消化产甲烷中的应用 | 第94-104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94-95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95-96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96-102页 |
6.3.1. 导电材料对不同食用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 | 第96-97页 |
6.3.2. 导电材料对菜籽油厌氧消化过程产甲烷量和VFAs的影响 | 第97-98页 |
6.3.3. 棕桐酸在经过不同导电材料驯化培养后的厌氧液中的降解 | 第98-99页 |
6.3.4. 导电材料对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99-10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4-106页 |
7.2. 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附录 | 第118-12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8页 |
科研经历 | 第118-119页 |
发表论文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