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大众旅游时代要求 | 第13页 |
1.1.2 综合交通网络快速发展 | 第13-14页 |
1.1.3 区域一体化进程不可逆转 | 第14页 |
1.1.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战略引领地位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其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城市群 | 第19页 |
2.1.2 可达性 | 第19-20页 |
2.1.3 旅游场强 | 第20页 |
2.2 可达性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2.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2.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2.3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2.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3页 |
2.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2.4 场强模型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2.5 研究述评与思考 | 第28页 |
2.6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2.6.1 可达性理论 | 第28-29页 |
2.6.2 空间结构理论 | 第29-31页 |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第31-35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1-32页 |
3.3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第32-35页 |
3.3.1 经济数据 | 第32页 |
3.3.2 道路数据 | 第32-35页 |
第4章 旅游场强指标测度 | 第35-47页 |
4.1 旅游综合实力测度与分析 | 第35-38页 |
4.1.1 研究方法与过程说明 | 第35-37页 |
4.1.2 城市旅游综合实力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4.2 区域交通可达性测度与分析 | 第38-42页 |
4.2.1 研究方法与技术实现 | 第38-39页 |
4.2.2 区域交通可达性格局特征分析 | 第39-40页 |
4.2.3 区域等时圈空间格局特征变化 | 第40-42页 |
4.3 区域旅游场强测度与分析 | 第42-45页 |
4.3.1 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4.3.2 区域旅游场强的测度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场强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 第47-60页 |
5.1 区域旅游场强空间格局演化 | 第47-52页 |
5.1.1 研究方法 | 第47页 |
5.1.2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旅游场强空间格局演化 | 第47-49页 |
5.1.3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旅游场强空间变异性分析 | 第49-52页 |
5.2 区域旅游场强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 | 第52-55页 |
5.2.1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 第52页 |
5.2.2 因素分析与机制构建 | 第52-55页 |
5.3 优化建议 | 第55-58页 |
5.3.1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发展模式 | 第55-57页 |
5.3.2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优化发展对策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