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绿地集团借壳上市模式及绩效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文献回顾第9-11页
        1.2.1 国内文献综述第9-11页
        1.2.2 国外文献综述第11页
        1.2.3 文献评述第11页
    1.3 研究思路、方法第11-13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2章 借壳上市的理论基础第13-16页
    2.1 借壳上市的概念第13页
    2.2 与借壳上市有关的其他概念第13-16页
第3章 我国企业借壳上市的现状第16-19页
    3.1 借壳上市的制度背景第16-17页
        3.1.1 经济角度第16页
        3.1.2 法律角度第16-17页
    3.2 借壳上市的现状分析第17-19页
第4章 我国企业借壳上市模式分析第19-23页
    4.1 获取控股权的方式第19-20页
        4.1.1 股权的有偿转让第19页
        4.1.2 股权的无偿划拨第19页
        4.1.3 司法裁定第19-20页
        4.1.4 二级市场收购第20页
        4.1.5 公开拍卖第20页
    4.2 对价支付方式第20-23页
        4.2.1 现金支付第20-21页
        4.2.2 股权支付第21页
        4.2.3 资产支付第21页
        4.2.4 债权支付第21页
        4.2.5 混合支付第21-22页
        4.2.6 零成本收购第22-23页
第5章 绿地借壳金丰投资案例分析第23-43页
    5.1 案例相关内容介绍第23页
    5.2 集团背景资料第23-24页
        5.2.1 绿地集团背景资料第23-24页
        5.2.2 金丰投资背景资料第24页
    5.3 绿地借壳金丰上市过程第24-26页
    5.4 绿地借壳金丰上市动因分析第26-28页
        5.4.1 IPO长时间的审核等待第26页
        5.4.2 房地产企业难以直接上市第26-27页
        5.4.3 国企资产整合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第27页
        5.4.4 资本市场处于借壳低成本时期第27页
        5.4.5 港股上市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第27-28页
    5.5 “净壳”交易的动因分析第28-30页
        5.5.1 规避商誉的确认或陷阱的可能第28-29页
        5.5.2 考虑到借壳绩效的可能第29-30页
        5.5.3 控制管理层的可能第30页
    5.6 绿地集团借壳上市的交易模式分析第30-31页
    5.7 借壳上市财务绩效分析第31-38页
        5.7.1 偿债能力分析第31-33页
        5.7.2 盈利能力分析第33-35页
        5.7.3 营运能力分析第35-37页
        5.7.4 发展能力分析第37-38页
    5.8 借壳上市市场绩效分析第38-43页
        5.8.1 公司股价分析第38-39页
        5.8.2 公司再融资分析第39-40页
        5.8.3 公司财富效应分析第40-43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43-47页
    6.1 绿地借壳金丰研究结论第43-44页
        6.1.1 借壳上市提升了绿地集团的长期财务绩效第43页
        6.1.2 借壳上市提升了绿地集团市场价值第43-44页
        6.1.3 借壳上市实现了协同效应第44页
    6.2 借壳上市的建议第44-47页
        6.2.1 正确选择壳公司可以有效提升并购绩效第44-45页
        6.2.2 合理选择借壳上市模式以规避风险第45页
        6.2.3 应注重上市后的后期整合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作者简介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下一篇:“富安娜”股权激励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