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抽穗期高温热害应对技术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试验设计和方法第16-21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16-17页
    2.2 试验设计第17-20页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20页
    2.4 数据处理方法第20-21页
第三章 抗高温化学制剂的筛选第21-27页
    3.1 高温热害下喷施不同制剂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1-22页
    3.2 高温热害下喷施不同制剂对水稻叶片SOD活性的影响第22-23页
    3.3 高温热害下喷施不同制剂对水稻叶片CAT活性的影响第23页
    3.4 高温热害下喷施不同制剂对水稻叶片POD活性的影响第23-24页
    3.5 高温热害下喷施不同制剂对水稻叶片MDA含量的影响第24-25页
    3.6 高温热害下喷施不同制剂对水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25-26页
    3.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剑叶光合作用和衰老的影响第27-52页
    4.1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7-31页
    4.2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31-34页
    4.3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剑叶SOD活性的影响第34-37页
    4.4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剑叶POD活性的影响第37-41页
    4.5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剑叶CAT活性的影响第41-44页
    4.6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剑叶MDA含量的影响第44-48页
    4.7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剑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48-51页
    4.8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第52-64页
    5.1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第52-55页
    5.2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分配比例的影响第55-59页
    5.3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第59-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第64-79页
    6.1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氮代谢的影响第64-71页
    6.2 高温热害下不同应对技术对水稻碳代谢的影响第71-78页
    6.3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79-82页
    7.1 讨论和结论第79-81页
    7.2 创新和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作者简介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田间温度和台站温度的水稻高温热害评判研究
下一篇:云南省应用沼肥种茶的可行性与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