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来源与意义 | 第8-10页 |
(一) 选题来源 | 第8-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人民利益代表和实现机制的理论构建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人民利益代表和实现机制的涵义 | 第14-19页 |
一、人民利益代表和实现机制的涵义 | 第14-17页 |
二、人民利益代表和实现机制运行的基本过程 | 第17-19页 |
第二节 革命导师关于人民利益代表和实现的思想 | 第19-23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利益代表和实现思想 | 第19-21页 |
二、列宁的人民利益代表和实现思想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人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 | 第23-32页 |
第一节 人民利益表达的主体 | 第23-25页 |
一、人民利益表达主体的类型 | 第23-24页 |
二、人民利益表达主体的构成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人民利益表达的渠道 | 第25-32页 |
一、人民利益表达的渠道 | 第25-30页 |
二、人民利益表达的“内输入”特征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人民利益决策机制的建立及运行 | 第32-46页 |
第一节 人民利益决策的主体及其职能 | 第32-37页 |
一、布尔什维克党各级领导机关 | 第32-35页 |
二、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苏维埃代表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 | 第35-36页 |
三、人民委员会及其工作部门的地位与功能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人民利益决策机制的内容 | 第37-40页 |
一、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意见综合机制 | 第37-38页 |
二、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策机制 | 第38-39页 |
三、人民委员会及其工作部门的决策机制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人民利益决策机制运行的原则和特点 | 第40-46页 |
一、人民利益决策机制运行的原则 | 第40-43页 |
二、人民利益决策机制运行的特点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人民利益政策实施机制的建立及运行 | 第46-53页 |
第一节 人民利益政策实施机制的结构及运行 | 第46-48页 |
一、人民利益政策实施机制的行政结构及运行 | 第46-47页 |
二、人民利益政策实施机制的党政结构及运行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不同时期实施的人民利益政策的内容 | 第48-53页 |
一、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重点实施代表和实现工人农民利益的政策 | 第48-50页 |
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强调实施代表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政策 | 第50-51页 |
三、新经济政策时期主张实施代表和实现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人民利益代表和实现机制的评析 | 第53-71页 |
第一节 人民利益代表和实现机制运行的成效 | 第53-57页 |
一、人民经济利益的代表和实现 | 第53-54页 |
二、人民政治利益的代表和实现 | 第54页 |
三、人民文化利益的代表和实现 | 第54-56页 |
四、人民社会利益的代表和实现 | 第56-57页 |
第二节 人民利益代表和实现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57-64页 |
一、人民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 | 第57-59页 |
二、人民利益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 | 第59-61页 |
三、人民利益政策实施机制的效率不高 | 第61-62页 |
四、人民利益政策反馈机制的缺失 | 第62-64页 |
第三节 构建科学的人民利益代表和实现机制的若干思考 | 第64-71页 |
一、完善人民利益表达机制 | 第64-66页 |
二、提高人民利益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 第66-68页 |
三、发展人民利益政策实施与反馈机制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