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客运专线概况 | 第9-12页 |
1.2.1 国外客运专线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2.2 我国客运专线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3 我国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我国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概述 | 第16-25页 |
2.1 通过能力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我国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计算 | 第17-23页 |
2.2.1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 第17-22页 |
2.2.2 客运区段的确定 | 第22页 |
2.2.3 我国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特点 | 第22-23页 |
2.3 影响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3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天窗设置方式 | 第25-40页 |
3.1 天窗开设时间需求分析 | 第25-29页 |
3.1.1 工务维修作业及其时间要求 | 第25-27页 |
3.1.2 接触网维修作业及其时间要求 | 第27-29页 |
3.1.3 通信信号维修作业及其时间要求 | 第29页 |
3.2 旅客列车夜间行车需求分析 | 第29-30页 |
3.2.1 旅客列车夜间行车需求分析 | 第29-30页 |
3.2.2 旅客列车夜间天窗时间内行车组织方式 | 第30页 |
3.3 天窗的基本设置方式 | 第30-35页 |
3.3.1 国内外天窗设置情况 | 第30-31页 |
3.3.2 天窗开设基本形式 | 第31-35页 |
3.4 不同种天窗形式特点分析 | 第35-37页 |
3.5 无碴轨道条件下的天窗特点分析 | 第37-38页 |
3.5.1 无碴轨道结构特点 | 第37页 |
3.5.2 无碴轨道与有碴轨道的维修工作比较 | 第37-38页 |
3.5.3 无碴轨道维修天窗时间分析 | 第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不同种天窗行车组织特点分析 | 第40-49页 |
4.1 单线隔日矩形天窗特点分析 | 第40-41页 |
4.1.1 单线隔日矩形天窗对列车运行组织的要求 | 第40页 |
4.1.2 单向隔日矩形天窗特点分析 | 第40-41页 |
4.2 V型天窗的特点分析 | 第41-42页 |
4.2.1 V型天窗对列车运行组织的要求 | 第41页 |
4.2.2 V型天窗特点分析 | 第41-42页 |
4.3 矩形天窗的特点分析 | 第42-43页 |
4.4 双向分隔式矩形天窗的特点分析 | 第43-45页 |
4.4.1 双向分隔式矩形天窗对综合维修作业影响的特点分析 | 第43-44页 |
4.4.2 双向分隔式矩形天窗的行车组织特点分析 | 第44-45页 |
4.5 无碴轨道条件下综合维修天窗设置方式研究 | 第45-47页 |
4.5.1 无碴轨道概述 | 第45-46页 |
4.5.2 无碴与有碴轨道维修天窗时间的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不同天窗对线路通过能力影响分析 | 第49-62页 |
5.1 单线隔日矩形天窗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 | 第49-54页 |
5.1.1 天窗影响区 | 第49-50页 |
5.1.2 单线隔日矩形天窗的通过能力分析 | 第50-54页 |
5.2 V型天窗对通过能力影响 | 第54-56页 |
5.2.1 V型天窗对列车发车时段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2 V型天窗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 天窗开设对京广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影响分析 | 第56-62页 |
6 结论 | 第62-64页 |
6.1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62-63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