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17页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实践现状述评 | 第11-15页 |
(一) 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5页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城市管理绩效评估及其基本理论 | 第17-27页 |
一、城市管理绩效评估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一) 城市管理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 绩效评估的概念 | 第18页 |
(三) 城市管理绩效评估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内容 | 第19-25页 |
(一) 城市管理绩效评估主体和对象 | 第19页 |
(二) 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方法 | 第19-23页 |
(三) 城市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标 | 第23-25页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一) 激励理论 | 第25页 |
(二) 目标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三) 权变理论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滁州市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7-36页 |
一、滁州市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现状 | 第27-32页 |
(一) 滁州市城市管理工作概况 | 第27-28页 |
(二) 滁州市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概述 | 第28-32页 |
(三) 滁州市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施情况 | 第32页 |
二、滁州市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一) 指标范围设置不规范 | 第32页 |
(二) 指标权重设置不科学 | 第32-33页 |
(三) 指标考核主体设置不完善、专业性不强 | 第33页 |
(四) 指标体系操作流程设置不够规范 | 第33页 |
三、滁州市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一) 上层领导不够重视 | 第33-34页 |
(二) 缺乏系统的理论科学指导 | 第34页 |
(三) 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不足 | 第34页 |
(四) 考核人员未接受专业的培训 | 第34页 |
(五) 人力、物力、财力的缺乏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滁州市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探析 | 第36-58页 |
一、滁州市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一) 城市发展理念 | 第36页 |
(二) 城市管理职能 | 第36-37页 |
(三) 城市管理绩效评估理论性与实践性研究程度 | 第37页 |
(四) 绩效评估各项信息准确性、真实性 | 第37页 |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滁州市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58页 |
(一) 整体构建思路 | 第37-38页 |
(二) 获取初始绩效评估要素 | 第38-39页 |
(三)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滁州市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指标设计 | 第39-56页 |
(四) 实施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第56页 |
(五) 城市管理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分析 | 第58-62页 |
一、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分析 | 第58-59页 |
(一)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更加完整、科学 | 第58-59页 |
(二) 城市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 第59页 |
(三) 城市管理工作形象明显改善 | 第59页 |
(四) 部门学习氛围逐步提高 | 第59页 |
二、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 第59-60页 |
(一) 评估主体专业素质不高,导致实施难度大 | 第60页 |
(二) 操作流程复杂,实施成本较高 | 第60页 |
(三) 数据精确性难以保证,影响评估结果 | 第60页 |
三、保障措施 | 第60-62页 |
(一) 广泛鼓励参与,增强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 | 第60-61页 |
(二) 加强组织协调,控制实施成本 | 第61页 |
(三) 广泛关注,及时收集、保存数据 | 第61-62页 |
结束语 | 第62-64页 |
附录1: “指标范围筛选”专家调查问卷 | 第64-68页 |
附录2: “指标权重确定”专家调查问卷 | 第68-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