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任务态下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电地形图特点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1章 临床研究第13-34页
    1.1 材料与方法第13-17页
        1.1.1 研究类型第13页
        1.1.2 研究对象第13页
        1.1.3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第13-14页
        1.1.4 测量工具第14-16页
        1.1.5 情绪刺激数据库的建立第16页
        1.1.6 资料收集第16-17页
        1.1.7 统计学处理第17页
        1.1.8 质量控制第17页
    1.2 结果第17-26页
        1.2.1 入组者的一般资料第17-18页
        1.2.2 三组SDS、NIHSS、MBI评分比较第18-19页
        1.2.3 情绪刺激后脑电地形图上不同区域脑α波激活数量比较第19-22页
        1.2.4 负性情绪刺激后PSD在各量表得分等级与脑α波激活数量的相关性第22-24页
        1.2.5 PSD组在负性情绪刺激后各量表等级与左、右额叶脑α波激活数量的相关性第24-26页
    1.3 讨论第26-30页
        1.3.1 情绪数据库建立第26页
        1.3.2 正负性情绪刺激后激活区域敏感性差异第26-27页
        1.3.3 负性情绪刺激后激活区域敏感性差异第27-28页
        1.3.4 负性情绪刺激后PSD患者脑激活数量与各量表相关性第28-29页
        1.3.5 采用脑电地形图检查的优势第29-30页
    1.4 小结第30页
    1.5 结论第30页
    参考文献第30-34页
第2章 综述 脑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第34-44页
    2.1 脑卒中后抑郁产生机制第35-39页
        2.1.1 神经精神疾病与脑血管疾病第35页
        2.1.2 一般危险因素第35页
        2.1.3 医学和精神病学史第35页
        2.1.4 卒中特征与病变部位第35-36页
        2.1.5 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第36页
        2.1.6 社会支持第36-37页
        2.1.7 病因机制第37页
        2.1.8 PSD和生物因素之间的关联第37页
        2.1.9 人群作用第37页
        2.1.10 从网络角度看第37-38页
        2.1.11 PSD对卒中恢复和死亡率的影响及抗抑郁药的作用第38-39页
    2.2 PSD的治疗第39页
    2.3 未来方向第39-40页
    2.4 总结第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结论第44-45页
附录A 实验所用量表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导师简介第50-51页
作者简介第51-5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神经认知量表的aMCI认知损伤特点的研究
下一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