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特高含水后期杏树岗薄差油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薄差油层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孔隙结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压汞法分析岩心孔隙结构第16-29页
    2.1 压汞实验法理论及基础第16-17页
        2.1.1 常规压汞法实验原理第16页
        2.1.2 常压汞实验步骤第16-17页
    2.2 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第17-19页
        2.2.1 孔隙半径特征参数第17页
        2.2.2 孔喉分布特征参数第17-18页
        2.2.3 孔喉连通性特征参数第18-19页
        2.2.4 其它孔隙结构参数第19页
    2.3 常规压汞实验分析薄差油层孔隙结构第19-24页
        2.3.1 薄差油层典型岩样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分析第19-20页
        2.3.2 高渗透层与薄差油层的孔隙结构参数分析第20-23页
        2.3.3 特高含水后期孔隙结构参数分析第23-24页
    2.4 薄差油层微观孔隙结构类型的划分第24-28页
        2.4.1 薄差油层划分参数确定第24页
        2.4.2 薄差油层孔隙结构分类及特征第24-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薄差油层粘土矿物特征研究第29-39页
    3.1 粘土矿物类型第29-30页
    3.2 扫描电镜法和铸体薄片法研究粘土矿物第30-34页
        3.2.1 扫描电镜技术简介第30页
        3.2.2 铸体薄片技术简介第30页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3.3 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粘土矿物第34-38页
        3.3.1 X射线衍射实验原理第34-35页
        3.3.2 衍射结果与分析第35-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薄差油层孔隙结构的分形描述第39-52页
    4.1 分形基本理论及特征第39-40页
    4.2 分形维数第40-41页
    4.3 孔隙结构的分形描述第41-44页
        4.3.1 孔隙半径分布的分形表示第41-42页
        4.3.2 毛管力曲线的分形表示第42页
        4.3.3 孔隙结构参数的分形表示第42-44页
    4.4 薄差油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第44-51页
        4.4.1 薄差油层分形维数第44-47页
        4.4.2 薄差油层分形维数与各参数之间关系第47-50页
        4.4.3 薄差油层物性参数与分形数之间关系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应用CT扫描技术研究薄差油层孔隙结构第52-65页
    5.1 CT扫描技术简介及原理第52-53页
        5.1.1 CT扫描技术简介第52页
        5.1.2 CT扫描实验原理第52-53页
    5.2 CT扫描实验过程第53-55页
        5.2.1 CT扫描设备第53-54页
        5.2.2 CT扫描实验步骤第54页
        5.2.3 CT扫描实验方案第54-55页
    5.3 岩心孔隙结构参数相关软件介绍第55-56页
        5.3.1 图像灰度值选取第55页
        5.3.2 计算岩心孔隙度第55页
        5.3.3 孔隙结构参数测量界面第55-56页
    5.4 测量结果分析第56-63页
        5.4.1 薄差油层孔隙度测量第56-57页
        5.4.2 薄差油层不同区间孔隙结构第57-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头台油田源13区块扶余油层沉积及构造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下一篇:卫星油田深度调驱方案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