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5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鬼臼毒素类化合物概况 | 第14-16页 |
1.3 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 | 第16-22页 |
1.3.1 抗病毒活性 | 第16-17页 |
1.3.2 抗肿瘤活性 | 第17-19页 |
1.3.3 杀虫活性 | 第19-21页 |
1.3.4 其它活性 | 第21-22页 |
1.4 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改造 | 第22-32页 |
1.4.1 A-环修饰 | 第22-25页 |
1.4.2 B-环修饰 | 第25页 |
1.4.3 C-环修饰 | 第25-27页 |
1.4.4 D-环修饰 | 第27-29页 |
1.4.5 E-环修饰 | 第29-32页 |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32-35页 |
1.5.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第32-33页 |
1.5.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33页 |
1.5.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4-去氧鬼臼毒素吩嗪类衍生物的制备及杀虫活性测定 | 第35-63页 |
2.1 前言 | 第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40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5-36页 |
2.2.2 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 | 第36-37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37-40页 |
2.2.4 杀虫活性测定 | 第40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61页 |
2.3.1 合成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55页 |
2.3.2 杀虫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2.4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三章 12-(吡咯烷/哌啶-1-基)-11-酰氧基-4-去氧苦鬼臼毒素类衍生物的制备及杀虫活性测定 | 第63-97页 |
3.1 前言 | 第6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3-68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63-64页 |
3.2.2 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 | 第64-65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65-67页 |
3.2.4 杀虫活性测定 | 第67-6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95页 |
3.3.1 合成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89页 |
3.3.2 杀虫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89-95页 |
3.4 小结 | 第95-97页 |
第四章 4'-去甲-4-去氧鬼臼毒素取代苯磺酸酯及醚类衍生物的制备和杀虫活性测定 | 第97-117页 |
4.1 前言 | 第9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7-103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97-98页 |
4.2.2 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 | 第98-100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100-102页 |
4.2.4 杀虫活性测定 | 第102-103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5页 |
4.3.1 合成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0页 |
4.3.2 杀虫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110-115页 |
4.4 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五章 4-去氧鬼臼毒素类Hg(Ⅱ)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117-135页 |
5.1 引言 | 第117页 |
5.2 基于脱硫反应的Hg~(2+)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 第117-120页 |
5.3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0页 |
5.4 选题依据 | 第120-121页 |
5.5 实验部分 | 第121-123页 |
5.5.1 仪器与试剂 | 第121页 |
5.5.2 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 | 第121-122页 |
5.5.3 实验步骤 | 第122-123页 |
5.5.4 紫外和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123页 |
5.6 结果与讨论 | 第123-133页 |
5.6.1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归属 | 第123-125页 |
5.6.2 化合物5a的识别测定 | 第125-132页 |
5.6.3 反应机理 | 第132-133页 |
5.7 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 | 第135-139页 |
6.1 研究结果 | 第135-136页 |
6.2 本论文创新点 | 第136页 |
6.3 课题展望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1页 |
附录 | 第151-161页 |
致谢 | 第161-163页 |
作者简介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