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5-19页 |
2.1 位置与范围 | 第15页 |
2.2 地质地貌 | 第15-16页 |
2.3 气候 | 第16页 |
2.4 潮汐 | 第16页 |
2.5 历史灾情 | 第16-17页 |
2.6 山东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2.7 防潮堤概况 | 第18-1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9-29页 |
3.1 数据获取 | 第19-20页 |
3.1.1 潮位数据 | 第19页 |
3.1.2 影像数据 | 第19-20页 |
3.1.3 行政区经济数据 | 第20页 |
3.2 淹没区的识别 | 第20-21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3.4 经济脆弱性评价评价 | 第22-26页 |
3.4.1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23页 |
3.4.2 评价模型 | 第23-26页 |
3.5 评价标准 | 第26-27页 |
3.6 综合经济脆弱性 | 第27-29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9-36页 |
4.1 淹没范围 | 第29页 |
4.2 GDP密度 | 第29-30页 |
4.3 淹没耕地面积 | 第30-31页 |
4.4 淹没工业区面积 | 第31-32页 |
4.5 淹没养殖区面积 | 第32-33页 |
4.6 淹没道路里程 | 第33-35页 |
4.7 淹没区人口密度 | 第35-36页 |
5 讨论 | 第36-58页 |
5.1 经济脆弱性评价 | 第36-48页 |
5.1.1 GDP脆弱性评价 | 第36-39页 |
5.1.2 耕地脆弱性评价 | 第39-41页 |
5.1.3 工业脆弱性评价 | 第41-42页 |
5.1.4 渔业脆弱性评价 | 第42-44页 |
5.1.5 道路脆弱性评价 | 第44-46页 |
5.1.6 人口脆弱性评价 | 第46-48页 |
5.2 综合经济脆弱性评价 | 第48-50页 |
5.3 经济脆弱性成因 | 第50-56页 |
5.3.1 GDP脆弱性成因 | 第50-51页 |
5.3.2 耕地脆弱性成因 | 第51-52页 |
5.3.3 工业脆弱性成因 | 第52-53页 |
5.3.4 渔业脆弱性成因 | 第53-54页 |
5.3.5 道路脆弱性成因 | 第54-55页 |
5.3.6 人口脆弱性成因 | 第55-56页 |
5.4 减灾防灾对策 | 第56-57页 |
5.4.1 加强渤海湾、黄河三角洲、莱州湾、胶州湾地区的防护堤建设 | 第56页 |
5.4.2 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 | 第56-57页 |
5.4.3 在莱州湾地区的合理采矿 | 第57页 |
5.4.4 在黄河三角洲和胶州湾地区适当调整经济布局 | 第57页 |
5.4.5 加强胶州湾沿岸、莱州湾沿岸的柽柳湿地建设 | 第57页 |
5.4.6 提高风暴潮预报预警能力 | 第57页 |
5.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57-58页 |
6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