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9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21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3-18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8-19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9-2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21-31页 |
1.2.1 桥梁拉吊索结构与构造 | 第21-24页 |
1.2.2 桥梁拉吊索服役可靠性 | 第24-29页 |
1.2.3 桥梁拉吊索及其服役可靠性技术发展趋势 | 第29-3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4页 |
1.3.1 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31-32页 |
1.3.2 攻克的关键技术 | 第32-33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34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4-3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1.6 主要研究成果 | 第37-39页 |
第2章 我国桥梁拉吊索系统典型病害成因分析 | 第39-63页 |
2.1 我国拉吊索桥梁 | 第39-42页 |
2.2 我国桥梁拉吊索及其发展 | 第42-47页 |
2.3 我国桥梁拉吊索的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 | 第47-59页 |
2.3.1 防护体系 | 第48-51页 |
2.3.2 锚固体系 | 第51-56页 |
2.3.3 外护套破损处索体 | 第56-58页 |
2.3.4 病害分析小结 | 第58-59页 |
2.4 我国桥梁拉吊索失效典型案例分析 | 第59-6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3章 桥梁拉吊索锚固区索体腐蚀损伤机理 | 第63-83页 |
3.1 锚固区索体腐蚀损伤的主要特征 | 第63-65页 |
3.2 锚固区积水索体腐蚀试验 | 第65-75页 |
3.2.1 试验材料与环境模拟 | 第66-67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67-68页 |
3.2.3 试验设备 | 第68-69页 |
3.2.4 试验现象 | 第69-74页 |
3.2.5 腐蚀后力学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3.3 锚固区索体复杂应力与变形 | 第75-81页 |
3.3.1 锚固区弯曲应力 | 第76-79页 |
3.3.2 锚固区位移及变形 | 第79-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4章 服役桥梁拉吊索索体腐蚀损伤机理 | 第83-113页 |
4.1 前言 | 第83-84页 |
4.2 外护套的损伤演化及服役寿命影响因素 | 第84-90页 |
4.2.1 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 | 第84-86页 |
4.2.2 外护套破损病害产生诱因 | 第86-90页 |
4.3 在役拉吊索环境腐蚀因素 | 第90-94页 |
4.3.1 服役环境常见腐蚀离子 | 第90-91页 |
4.3.2 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91页 |
4.3.3 温度与腐蚀离子浓度共同影响 | 第91-92页 |
4.3.4 正交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92-94页 |
4.4 盐雾环境下钢绞线腐蚀-疲劳试验 | 第94-99页 |
4.4.1 试验概况 | 第94-95页 |
4.4.2 试验方法 | 第95页 |
4.4.3 试件处理 | 第95-96页 |
4.4.4 在役腐蚀环境加速试验模拟 | 第96-97页 |
4.4.5 腐蚀-疲劳试验模拟 | 第97-98页 |
4.4.6 试验工况及方法 | 第98页 |
4.4.7 试验试件力学性能试验 | 第98-99页 |
4.5 试验分析 | 第99-111页 |
4.5.1 PE护套不同的破坏形式导致钢丝的腐蚀状况不同 | 第99-102页 |
4.5.2 腐蚀失重分析 | 第102-105页 |
4.5.3 腐蚀形态对比分析 | 第105-106页 |
4.5.4 腐蚀形态定量分析 | 第106-108页 |
4.5.5 腐蚀后力学性能分析 | 第108-11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5章 服役桥梁拉吊索腐蚀-疲劳特性及其破坏形式 | 第113-140页 |
5.1 引言 | 第113-114页 |
5.2 拉吊索钢丝腐蚀-疲劳损伤演化 | 第114-122页 |
5.2.1 加速盐雾腐蚀实验介绍 | 第114-115页 |
5.2.2 细观分析 | 第115-118页 |
5.2.3 腐蚀后力学性能分析 | 第118-120页 |
5.2.4 腐蚀试件断口比较 | 第120-122页 |
5.3 腐蚀-疲劳损伤机理及寿命预测 | 第122-139页 |
5.3.1 腐蚀-疲劳细观损伤机理 | 第122-124页 |
5.3.2 腐蚀-疲劳寿命分析概念模型 | 第124-125页 |
5.3.3 腐蚀-疲劳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 第125-136页 |
5.3.4 拉吊索钢丝剩余寿命预测工程应用 | 第136-13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第6章 桥梁拉吊索服役可靠性 | 第140-178页 |
6.1 前言 | 第140页 |
6.2 在役拉吊索系统可靠性、寿命期预测模型 | 第140-142页 |
6.3 包含退化组件的多状态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 第142-151页 |
6.3.1 系统多状态可靠性及风险 | 第142-150页 |
6.3.2 多状态系统安全性分析 | 第150-151页 |
6.4 工程应用 | 第151-177页 |
6.4.1 项目概况 | 第151-152页 |
6.4.2 服役环境状况 | 第152页 |
6.4.3 拉索服役可靠性分析 | 第152-168页 |
6.4.4 拉吊索系统可靠性建模 | 第168-1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77-17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8-180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78-179页 |
7.2 展望 | 第179-180页 |
致谢 | 第180-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96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196-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