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前言 | 第10-12页 |
1.2 光催化技术 | 第12-18页 |
1.2.1 光催化氧化机理 | 第12-14页 |
1.2.2 光催化反应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1.2.3 光催化剂失活机理 | 第17-18页 |
1.3 超滤技术 | 第18-20页 |
1.3.1 超滤膜分离特点 | 第18-19页 |
1.3.2 膜污染 | 第19-20页 |
1.4 光催化-超滤组合工艺 | 第20-22页 |
2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4页 |
2.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页 |
2.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2.3 课题来源 | 第23-24页 |
3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24-30页 |
3.1 试验材料与装置 | 第24-25页 |
3.1.1 试验原水 | 第24页 |
3.1.2 试验装置 | 第24-25页 |
3.1.3 光催化剂和超滤膜 | 第25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3.2.1 超滤试验 | 第25-26页 |
3.2.2 静态光催化试验 | 第26页 |
3.2.3 光催化-超滤组合工艺试验 | 第26页 |
3.3 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3.3.1 p H值的调整及测定 | 第26-27页 |
3.3.2 总有机碳(TOC)分析方法 | 第27页 |
3.3.3 色度(Color_(436))分析方法 | 第27页 |
3.3.4 紫外吸光度(UV_(254))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3.3.5 比紫外吸光度(SUV_(A254))分析方法 | 第28页 |
3.3.6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8页 |
3.3.7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 第28页 |
3.3.8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3.3.9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9-30页 |
4 光催化-超滤组合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试验研究 | 第30-44页 |
4.1 静态试验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因素 | 第30-34页 |
4.1.1 光催化剂纳米TiO_2的投加量对光催化效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4.1.2 曝气量对光催化效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4.1.3 反应温度对光催化效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 光催化-超滤组合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效能分析 | 第34-37页 |
4.2.1 膜出水通量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4.2.2 回流比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4.3 光催化剂TiO_2的失活机理和再生方法 | 第37-41页 |
4.3.1 光催化剂TiO_2的失活机理 | 第37-39页 |
4.3.2 光催化剂TiO_2的再生方法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5 光催化-超滤组合工艺膜污染特性研究 | 第44-52页 |
5.1 静态试验中膜污染特性分析 | 第44-47页 |
5.1.1 模拟二级出水单独超滤过程膜污染特性分析 | 第44-46页 |
5.1.2 混合体系超滤过程膜污染特性分析 | 第46-47页 |
5.2 光催化-超滤组合工艺的膜污染特性分析 | 第47-51页 |
5.2.1 光催化条件对超滤过程膜污染的影响 | 第47-48页 |
5.2.2 组合工艺运行时膜污染特性分析 | 第48-50页 |
5.2.3 膜出水通量对组合工艺中膜污染的影响 | 第50页 |
5.2.4 回流比对组合工艺中膜污染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