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案及难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热电联产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0-32页 |
2.1 全寿命周期的阶段划分方法 | 第20-22页 |
2.2 热电联产项目特点及全寿命周期阶段划分 | 第22-25页 |
2.2.1 热电联产项目基本形式及特点 | 第22-24页 |
2.2.2 热电联产项目全寿命周期划分 | 第24-25页 |
2.3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5页 |
2.4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27页 |
2.5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7-30页 |
2.5.1 指标权重方法的选择 | 第28-29页 |
2.5.2 基于AHP法的权重确定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基于TOPSIS的热电联产后评价模型 | 第32-39页 |
3.1 传统的后评价方法 | 第32-34页 |
3.1.1 对比法 | 第32页 |
3.1.2 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 | 第32-33页 |
3.1.3 成功度法 | 第33-34页 |
3.2 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 第34-35页 |
3.2.1 综合评价方法分类 | 第34-35页 |
3.2.2 热电联产项目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 第35页 |
3.3 基于TOPSIS的热电联产后评价方法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H热电联产项目后评价案例分析 | 第39-57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39-40页 |
4.2 H热电联产项目技术状况 | 第40-46页 |
4.2.1 热负荷状况 | 第40-42页 |
4.2.2 电力系统状况 | 第42-45页 |
4.2.3 厂址条件 | 第45-46页 |
4.3 H热电联产项目经济性状况 | 第46-47页 |
4.4 H热电联产项目后评价 | 第47-56页 |
4.4.1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7-49页 |
4.4.2 基于TOPSIS的热电联产后评价计算 | 第49-55页 |
4.4.3 结果分析 | 第55页 |
4.4.4 对策与建议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