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于短程反硝化的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与菌群特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主要缩略词索引第9-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39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1.1 课题来源第19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2 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技术原理与生化特性第20-27页
        1.2.1 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起源与反应机理第20-22页
        1.2.2 厌氧氨氧化细菌种类、生理特性及形态结构第22-24页
        1.2.3 厌氧氨氧化脱氮影响因素第24-26页
        1.2.4 厌氧氨氧化脱氮强化方法第26-27页
    1.3 厌氧氨氧化工艺技术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第27-32页
        1.3.1 厌氧氨氧化污水脱氮技术工艺类型第27-28页
        1.3.2 厌氧氨氧化工艺工程应用现状第28页
        1.3.3 高NH_4~+废水厌氧氨氧化工艺有待解决的问题第28-30页
        1.3.4 主流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现状与挑战第30-32页
    1.4 短程反硝化(PD)技术原理与研究现状第32-36页
        1.4.1 短程反硝化技术简介与特性第32页
        1.4.2 外在因素诱导的反硝化过程NO_2~-积累第32-34页
        1.4.3 NO_2~-积累相关的反硝化菌第34-35页
        1.4.4 短程反硝化的实现与稳定维持第35-36页
    1.5 硝酸盐废水的来源与处置第36-37页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7-39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9-52页
    2.1 试验装置与运行第39-45页
        2.1.1 短程反硝化反应器第39-41页
        2.1.2 厌氧氨氧化UASB反应器(Amx-UASB)第41页
        2.1.3 批次试验装置第41-42页
        2.1.4 基于短程反硝化的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技术第42-45页
    2.2 试验水质与接种污泥第45-46页
        2.2.1 短程反硝化配水与接种污泥第45页
        2.2.2 厌氧氨氧化配水与接种污泥第45-46页
        2.2.3 实际低C/N生活污水第46页
    2.3 主要仪器与分析检测方法第46-49页
        2.3.1 主要仪器设备第46页
        2.3.2 常规水质指标分析第46-47页
        2.3.3 胞外聚合物(EPS)分层提取与测定第47-48页
        2.3.4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3D-EEM)第48页
        2.3.5 SEM-EDS分析第48-49页
    2.4 短程反硝化过程NO_2~-转化率(NTR)计算方法第49页
    2.5 实时定量PCR分析技术第49-51页
    2.6 高通量测序试验流程与分析方法第51-52页
第3章 短程反硝化颗粒污泥形成与特性第52-66页
    3.1 引言第52页
    3.2 颗粒污泥形成过程NO_2~-产生特性第52-55页
        3.2.1 NO_2~-产生量第52-53页
        3.2.2 短程反硝化活性与NTR第53-54页
        3.2.3 典型周期内氮素转化规律第54-55页
    3.3 颗粒污泥形成过程表观特征与物化特性第55-61页
        3.3.1 表观形态特征与SEM观察第55-57页
        3.3.2 颗粒粒径变化第57-58页
        3.3.3 污泥浓度与沉降性能(SVI)第58-60页
        3.3.4 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第60-61页
    3.4 胞外聚合物(EPS)与污泥颗粒化关系第61-63页
    3.5 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第63-65页
    3.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连续流短程反硝化产生NO_2~-及稳定第66-82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连续流短程反硝化长期运行性能第66-71页
        4.2.1 启动过程第66-67页
        4.2.2 高负荷下性能第67-70页
        4.2.3 重新启动与低温条件下运行特性第70-71页
    4.3 长期运行下污泥特征与生化特性第71-75页
        4.3.1 表观形态特征第71-73页
        4.3.2 颗粒粒径变化第73-74页
        4.3.3 污泥浓度与胞外聚合物(EPS)第74-75页
    4.4 气体自循环对连续流短程反硝化NTR的影响第75-77页
    4.5 气体自循环对短程反硝化USBGAC反应器稳定性的影响第77-79页
    4.6 连续流短程反硝化系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第79-81页
    4.7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5章 Anammox+PD深度脱氮工艺构建与性能第82-101页
    5.1 引言第82页
    5.2 高基质Anammox反应器快速启动、运行性能及群落结构第82-90页
        5.2.1 厌氧氨氧化UASB快速启动第82-83页
        5.2.2 不同进水负荷下脱氮特性第83-84页
        5.2.3 低温条件下运行性能第84-85页
        5.2.4 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第85-90页
    5.3 Anammox+PD组合工艺构建与脱氮性能第90-94页
        5.3.1 进水基质浓度对系统脱氮的影响第90-91页
        5.3.2 回流比对系统脱氮的影响第91-92页
        5.3.3 生活污水投加对系统脱氮的影响第92-94页
    5.4 PD反应器运行特征第94-97页
        5.4.1 不同运行条件下NO_2~-产生量变化第94-95页
        5.4.2 不同条件下典型周期氮素变化规律第95-96页
        5.4.3 生物量增长第96-97页
    5.5 Anammox反应器长期运行下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第97-100页
    5.6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6章 PD+Anammox工艺实现低C/N城市污水三级脱氮与效能分析第101-117页
    6.1 引言第101页
    6.2 不同进水基质浓度下系统污染物去除性能第101-103页
        6.2.1 NO_3~-的去除第101-102页
        6.2.2 生活污水中NH4+和有机物的去除第102-103页
        6.2.3 出水总氮浓度第103页
    6.3 PD长期运行表现第103-106页
        6.3.1 NO_2~-产生第104-105页
        6.3.2 短程反硝化活性与NTR第105-106页
    6.4 Anammox反应器生物特征分析第106-111页
        6.4.1 生物形态特征第106-108页
        6.4.2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对氮素去除贡献分析第108-109页
        6.4.3 细菌群落结构第109-111页
    6.5 工艺运行过程N2O产生第111-113页
    6.6 经济性与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第113-114页
    6.7 工程应用可行性与潜在风险分析第114-115页
    6.8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7章 PD+Anammox工艺处理高浓度NO_3~-废水与生物特性第117-139页
    7.1 引言第117页
    7.2 PD+Anammox工艺长期运行污染物去除性能第117-121页
        7.2.1 启动过程第117-118页
        2.2.2 高有机物冲击下性能第118-120页
        7.2.3 优化条件下稳定性第120-121页
    7.3 投加生活污水PD特性与细菌群落结构第121-126页
        7.3.1 典型周期氮素转化规律第121-122页
        7.3.2 短程反硝化过程动力学第122-123页
        7.3.3 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第123-126页
    7.4 Anammox系统长期运行生物特性第126-127页
        7.4.1 生物形态特征第126页
        7.4.2 厌氧氨氧化菌与反硝化菌协同关系及稳定性第126-127页
    7.5 Anammox反应器不同粒径污泥生物特征第127-134页
        7.5.1 不同位置污泥粒径分布第128页
        7.5.2 不同粒径污泥表观特征与SEM观察第128-130页
        7.5.3 不同粒径污泥生物活性与细菌群落结构第130-134页
    7.6 Anammox反应器出水有机物组分评估第134-135页
    7.7 PD+Anammox工艺处理高浓度NO_3~-废水优势分析第135-138页
    7.8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结论第139-141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41-142页
建议与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67页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67-170页
致谢第170-172页
个人简历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子交换与吸附及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去除水中全氟有机物
下一篇:微生物电化学中试系统构型设计、能耗分析及处理效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