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规范为了保证“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实现的相关规定 | 第8-11页 |
1.2.1 中国规范 | 第8-9页 |
1.2.2 新西兰规范 | 第9-10页 |
1.2.3 美国规范 | 第10页 |
1.2.4 欧共体规范 | 第10页 |
1.2.5 日本规范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弹塑性静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5-27页 |
2.1 概述 | 第15-16页 |
2.1.1 结构性能的检查方法 | 第15页 |
2.1.2 Pushover分析的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2.2 建立Pushover曲线 | 第16-18页 |
2.2.1 建立结构模型 | 第16-17页 |
2.2.2 确定荷载模式 | 第17-18页 |
2.2.3 分析控制 | 第18页 |
2.3 能力谱方法 | 第18-23页 |
2.3.1 建立能力谱和需求谱 | 第19-21页 |
2.3.2 求取性能点 | 第21-22页 |
2.3.3 能力评价 | 第22-23页 |
2.4 目标位移法和其他方法 | 第23页 |
2.5 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对比 | 第23-24页 |
2.6 Pushover分析的注意事项 | 第24-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Pushover分析在SAP2000中的实现 | 第27-32页 |
3.1 SAP2000软件简介 | 第27页 |
3.2 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7页 |
3.3 Pushover分析在SAP2000中的实现步骤: | 第27-28页 |
3.4 SAP2000进行Pushover分析的注意事项 | 第28-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现浇楼板对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影响 | 第32-48页 |
4.1 框架结构现浇板对框架梁刚度和抗负弯承载力的的影响 | 第32页 |
4.2 框架梁“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研究 | 第32-36页 |
4.2.1 影响“有效翼缘宽度“的因素 | 第33-34页 |
4.2.2 各国规范对“有效翼缘宽度”的规定的对比 | 第34-36页 |
4.3 不同“有效翼缘宽度”框架的模型分析 | 第36-47页 |
4.3.1 结构模型及基本假设 | 第36-38页 |
4.3.2 分析结果及性能评价 | 第38-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8-49页 |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4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