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1.1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及评估 | 第14页 |
2.1.2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控制 | 第14-15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2.1 地方融资平台运作问题研究方面 | 第15页 |
2.2.2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与防范方面 | 第15-16页 |
2.2.3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评价方面 | 第16-17页 |
2.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3.1 建设项目区分理论 | 第17-18页 |
2.3.2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分类 | 第18-19页 |
2.3.3 贷款风险 | 第19-20页 |
2.3.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形成动因 | 第20-21页 |
2.3.5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构成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J市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现状分析 | 第24-32页 |
3.1 J市地方融资平台现状 | 第24-28页 |
3.1.1J市地方融资平台分布概况 | 第24页 |
3.1.2 J市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情况 | 第24-25页 |
3.1.3 J市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投向 | 第25-27页 |
3.1.4 J市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方式 | 第27页 |
3.1.5 J市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实例 | 第27-28页 |
3.2 J市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表现 | 第28-31页 |
3.2.1 逾期贷款时有发生 | 第28-29页 |
3.2.2 政府融资冲动而新进银行机构放贷迅猛 | 第29-30页 |
3.2.3 信息不对称且贷后管理困难 | 第30页 |
3.2.4 长效偿债机制不完善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J市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评估模型 | 第32-41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4.2 评估变量选取 | 第33-36页 |
4.3 构建Logistic模型 | 第36-37页 |
4.4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应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主要策略 | 第41-46页 |
5.1 风险评价指标方面具体控制策略 | 第41-42页 |
5.1.1 区分平台盈利模式 | 第41页 |
5.1.2 控制贷款发放额 | 第41-42页 |
5.1.3 提高平台收益 | 第42页 |
5.1.4 关注平台流动贷款情况 | 第42页 |
5.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相关各主体风险控制策略 | 第42-44页 |
5.2.1 国家应宏观上完善平台公司投融资政策和加强监管 | 第43页 |
5.2.2 地方政府应建立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 第43页 |
5.2.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积极推动平台投融资方式多元化 | 第43-44页 |
5.2.4 金融机构应致力于双方沟通协作以推动金融创新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附件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