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2-20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2.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用户制作内容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综述 | 第16-17页 |
2.用户制作内容在信息传播模式中的应用综述 | 第17-18页 |
(三)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2.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局限 | 第19-20页 |
一、用户制作内容概述 | 第20-27页 |
(一)用户制作内容的概念及特点 | 第20-22页 |
(二)用户制作内容的表现形式 | 第22-23页 |
(三)用户制作内容的产生动因 | 第23-27页 |
1.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 | 第23-24页 |
2.经济发展的强大基础 | 第24页 |
3.社会环境脱域化的助力 | 第24-25页 |
4.传播技术赋权的推动 | 第25-27页 |
二、用户制作内容新闻生产的创新形态分析 | 第27-36页 |
(一)用户制作内容新闻生产的创新形态 | 第28-32页 |
1.公民新闻 | 第28-29页 |
2.众包新闻 | 第29-31页 |
3.众筹新闻 | 第31-32页 |
(二)用户制作内容新闻生产创新形态的特点 | 第32-34页 |
1.协作共享与小众定制化 | 第33页 |
2.专业组织化转向社会化 | 第33-34页 |
(三)用户制作内容新闻生产创新形态的意义 | 第34-36页 |
1.媒体民主化的趋势 | 第34-35页 |
2.大数据时代的集成 | 第35-36页 |
三、用户制作内容传播模式的变革 | 第36-45页 |
(一)用户制作内容传播模式变革的特点 | 第36-43页 |
1.传播主体:“把关人”角色的弱化 | 第36-37页 |
2.传播对象:“受众”地位的提高 | 第37-38页 |
3.传播内容:碎片化与个性化 | 第38-39页 |
4.传播渠道:移动化与社交化 | 第39-41页 |
5.传播效果:信息对等局面形成 | 第41-43页 |
(二)用户制作内容传播模式变革的实质 | 第43-45页 |
1.链式关系传播 | 第43-44页 |
2.网络社群式传播 | 第44-45页 |
四、用户制作内容新闻传播模式的SWOT分析 | 第45-54页 |
(一)S(Strength):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优势 | 第45-47页 |
1.新闻生产开源节流 | 第45-46页 |
2.新闻选题兼顾长尾化 | 第46页 |
3.生产互动与反馈及时 | 第46-47页 |
4.新闻从“地方空间”上升到“流动空间” | 第47页 |
(二)W(Weakness):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劣势 | 第47-50页 |
1.专业权威性不足 | 第47-48页 |
2.虚假新闻的滋生 | 第48-49页 |
3.侵权问题的乱象 | 第49页 |
4.知识鸿沟问题 | 第49-50页 |
(三)O(Opportunity):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发展机遇 | 第50-51页 |
1.网络技术及平台型媒体的发展 | 第50页 |
2.网络用户持续增长 | 第50-51页 |
(四)T(Threat):用户制作内容模式面临的威胁 | 第51-54页 |
1.专业新闻生产权威地位的威胁 | 第51-52页 |
2.机器人新闻的威胁 | 第52页 |
3.相关政策的威胁 | 第52-54页 |
五、用户制作内容新闻传播模式的未来发展 | 第54-58页 |
(一)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54-55页 |
1.内容生产的业余化转向专业化 | 第54-55页 |
2.“众智化”的发展趋势 | 第55页 |
(二)用户制作内容模式的发展反思 | 第55-58页 |
1.用户内容制作者需要自律 | 第55-56页 |
2.用户内容制作需要法律法规监管 | 第56页 |
3.用户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加强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