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国内当代本土建筑语汇的叙事逻辑与表达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研究的缘起与背景第15-19页
        1.1.1 研究的缘起第15-17页
        1.1.2 研究的背景第17-19页
    1.2 研究的内容与范围第19-20页
        1.2.1 研究的内容第19页
        1.2.2 研究的范围第19-20页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标第20-21页
        1.3.1 研究的意义第20-21页
        1.3.2 研究的目标第21页
    1.4 相关文献综述第21-27页
        1.4.1 本土建筑发展的相关文献研究第21-24页
        1.4.2 空间叙事的相关文献研究第24-25页
        1.4.3 本土建筑与空间叙事的相关文献研究第25-27页
    1.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27-29页
        1.5.1 研究的方法第27-28页
        1.5.2 研究的框架第28-29页
第二章 本土建筑与叙事逻辑的概述及其关联第29-50页
    2.1 本土建筑相关研究概述第29-37页
        2.1.1 本土建筑的相关研究思想第29-31页
        2.1.2 我国本土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当代再阐释第31-35页
        2.1.3 本土建筑语汇的相关概念阐述第35-37页
    2.2 建筑叙事与叙事逻辑思维概述第37-44页
        2.2.1 建筑叙事的相关理论基础第37-40页
        2.2.2 叙事逻辑的思维第40-42页
        2.2.3 叙事逻辑的相关概念阐述第42-44页
    2.3 本土建筑语汇与叙事逻辑的关联性第44-49页
        2.3.1 本土建筑语汇语义与叙事逻辑文学性第44-46页
        2.3.2 本土建筑语汇编排与叙事逻辑结构性第46-48页
        2.3.3 本土建筑时空观与叙事的时空维度第48-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本土建筑语汇的语义建构第50-88页
    3.1 场所语汇语义构建——立足本土第50-62页
        3.1.1 回应叙事文学性的场所语汇语义第50-52页
        3.1.2 回应主题意义的场景记忆第52-53页
        3.1.3 回应语义建构的场地要素第53-59页
        3.1.4 回应语义建构的空间要素第59-62页
    3.2 造型语汇语义构建——文化倾向第62-75页
        3.2.1 回应叙事文学性的造型语汇语义第62-64页
        3.2.2 回应主题意义的文化记忆第64-66页
        3.2.3 回应语义建构的形体要素第66-69页
        3.2.4 回应语义建构的符号要素第69-75页
    3.3 技艺语汇语义构建——着眼现实第75-86页
        3.3.1 回应叙事文学性的技艺语汇语义第75-77页
        3.3.2 回应主题意义的构筑记忆第77-78页
        3.3.3 回应语义建构的材料要素第78-83页
        3.3.4 回应语义建构的结构要素第83-86页
    3.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四章 本土建筑语汇的结构模式第88-116页
    4.1 本土建筑语汇的结构模式生成原则第88-92页
        4.1.1 确定主题意义的整体性原则第88-89页
        4.1.2 提升叙事意境的艺术性原则第89-90页
        4.1.3 注意文脉传承的延续性原则第90-91页
        4.1.4 强化情感体验的以人为本原则第91-92页
    4.2 本土建筑语汇的线性结构第92-101页
    4.3 本土建筑语汇的并置结构第101-107页
    4.4 本土建筑语汇的拼贴结构第107-114页
    4.5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五章 本土建筑语汇的叙事逻辑和表达方法案例分析第116-127页
    5.1 刘家琨:近代传统语汇的当代叙事第116-119页
    5.2 王澍:古典传统语汇的当代叙事第119-123页
    5.3 崔愷:民族传统语汇的当代叙事第123-126页
    5.4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六章 结语第127-130页
    6.1 建筑师要提高本土文化自觉性第127-128页
    6.2 本土建筑创作应平衡个人特色和公众利益第128页
    6.3 本土建筑创作需更广泛和多元创作方法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4页
附录1 案例汇总目录第134-138页
附录2 图表来源目录第138-14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3-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附件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类型形态学在有机更新方法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岭南私家园林庭园界面的模糊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