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GPS气象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4-18页 |
1.2.1 国外GPS气象学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GPS气象学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GPS气象学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2 地基GPS反演水汽基本原理 | 第20-38页 |
2.1 气象学基础 | 第20-22页 |
2.1.1 大气垂直结构与分层 | 第20-21页 |
2.1.2 传统水汽观测方法 | 第21-22页 |
2.2 GPS卫星定位 | 第22-28页 |
2.2.1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 第22-24页 |
2.2.2 GPS卫星定位中经典误差 | 第24-28页 |
2.3 地基GPS气象学基本原理 | 第28-33页 |
2.3.1 GPS气象学分类 | 第28-30页 |
2.3.2 GPS天顶对流层延迟 | 第30-32页 |
2.3.3 GPS反演大气水汽 | 第32-33页 |
2.4 地基GPS反演大气水汽方法 | 第33-38页 |
2.4.1 GPS数据精密后处理软件 | 第33-34页 |
2.4.2 GAMIT软件的安装与运行 | 第34-36页 |
2.4.3 检验工具与评价方法 | 第36-38页 |
3 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 | 第38-60页 |
3.1 天顶静力学延迟模型及其误差分析 | 第38-46页 |
3.1.1 天顶静力学延迟模型 | 第38-39页 |
3.1.2 误差分析 | 第39-46页 |
3.2 对流层映射函数模型比较 | 第46-51页 |
3.2.1 映射函数模型 | 第46-48页 |
3.2.2 映射函数模型对ZTD估计的影响 | 第48-51页 |
3.3 网外IGS辅助站点数量的选择 | 第51-59页 |
3.3.1 实验数据及方案 | 第52-53页 |
3.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4 地基GPS反演水汽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90页 |
4.1 地基GPS反演水汽方法及精度分析 | 第60-67页 |
4.1.1 实验数据来源 | 第60-61页 |
4.1.2 ZTD解算及分析 | 第61-63页 |
4.1.3 ZHD和PWV解算 | 第63-65页 |
4.1.4 PWV精度分析 | 第65-67页 |
4.2 基于IGU进行实时反演水汽的可行性分析 | 第67-70页 |
4.2.1 实验数据来源 | 第67页 |
4.2.2 实验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4.3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建模及在GPS/PWV中的应用 | 第70-78页 |
4.3.1 加权平均温度对水汽换算精度影响 | 第71-72页 |
4.3.2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72-76页 |
4.3.3 加权平均温度拟合模型在GPS/PWV中的应用 | 第76-78页 |
4.4 基于气象要素内插的GPS/PWV精度分析 | 第78-88页 |
4.4.1 实验数据来源 | 第78-79页 |
4.4.2 增加高度订正的反距离加权 | 第79-80页 |
4.4.3 内插精度实例分析 | 第80-84页 |
4.4.4 内插结果对GPS/PWV的影响 | 第84-86页 |
4.4.5 增加高度修订的气象数据内插方法在香港地区的应用 | 第86-88页 |
4.4.6 结论 | 第8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5.1 结论 | 第90-91页 |
5.2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作者简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