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基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黄—延高速单体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3-21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边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技术第14-15页
        1.2.2 边坡地质灾害预警方法与技术第15-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21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全文技术路线第18-21页
2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第21-2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1页
    2.2 自然地理背景第21-26页
        2.2.1 地形地貌第22页
        2.2.2 地层岩性第22-23页
        2.2.3 水文环境第23页
        2.2.4 气象条件第23-24页
        2.2.5 植被特征第24页
        2.2.6 地震区划第24-25页
        2.2.7 水文地质第25页
        2.2.8 人类活动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研究区边坡危险性分级评价第27-35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边坡危险等级评价第27-34页
        3.2.1 模糊可变集合方法的基本理论第27-29页
        3.2.2 基于二元比较法权重计算理论第29-30页
        3.2.3 评价集的建立第30-31页
        3.2.4 边坡稳定性分级评价模型验证第31-34页
    3.3 黄-延高速典型边坡稳定性分级第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边坡变形预测预警方法第35-51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边坡变形预测方法第35-43页
        4.2.1 GM(1,1)灰色模型第35-39页
        4.2.2 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第39-40页
        4.2.3 灰色-时序分析时变模型第40-42页
        4.2.4 典型边坡模型验证第42-43页
    4.3 边坡失稳预警研究第43-49页
        4.3.1 区域降雨预警判据研究第44-45页
        4.3.2 单体边坡失稳判据研究第45-47页
        4.3.3 改进的预警阀值第47-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5 边坡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第51-67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系统开发平台与总体设计第51-55页
        5.2.1 系统开发平台第51页
        5.2.2 系统总体设计第51-53页
        5.2.3 软件体系结构第53-54页
        5.2.4 系统网络结构第54-55页
    5.3 集成数据库系统设计第55-60页
        5.3.1 物理设计第55页
        5.3.2 逻辑设计第55-59页
        5.3.3 数据库建库流程第59-60页
    5.4 数据集成管理子系统第60-64页
        5.4.1 系统功能需要第60-61页
        5.4.2 系统功能结构第61页
        5.4.3 基本信息管理第61-64页
        5.4.4 监测数据预警预报第64页
    5.5 监测采集数据分析子系统第64-66页
        5.5.1 系统体系结构第64-65页
        5.5.2 基础信息管理第65-66页
    5.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6 边坡监测及预警系统应用第67-77页
    6.1 引言第67页
    6.2 边坡监测研究第67-71页
        6.2.1 边坡监测的目的第67页
        6.2.2 边坡监测系统研究第67-68页
        6.2.3 边坡监测点的布设第68-69页
        6.2.4 边坡监测现场安装第69-71页
    6.3 远程无线监测与数据管理系统运行第71-74页
        6.3.1 监测系统采集频率设置第71-72页
        6.3.2 传感器编号录入第72页
        6.3.3 数据管理功能第72-74页
    6.4 边坡危险预警第74-75页
    6.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7.1 结论第77-78页
    7.2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85页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环境下盾构隧道与建构筑物相互作用研究
下一篇:寒区隧道温度场数值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