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人口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困境研究--以武汉Q社区“商业街志愿者大联盟”项目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19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2页 |
1、研究思路 | 第11页 |
2、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 | 第12-13页 |
2、流动人口社区社会组织研究 | 第13-15页 |
3、文献述评 | 第15页 |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1、社区 | 第15-16页 |
2、社区社会组织 | 第16页 |
3、流动人口社区社会组织 | 第16-17页 |
(五)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治理理论 | 第17-18页 |
2、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19页 |
二、Q社区商业街志愿者大联盟项目的设计 | 第19-27页 |
(一) Q社区的简介 | 第19页 |
(二) Q社区的社区社会组织 | 第19-21页 |
1、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 第19页 |
2、社区社会组织具体情况 | 第19-21页 |
(三) 商业街志愿者大联盟项目概述 | 第21-22页 |
1、项目缘起 | 第21页 |
2、服务对象的主要特点 | 第21-22页 |
3、服务对象的主要需求 | 第22页 |
(四) 商业街志愿者大联盟的培育过程 | 第22-27页 |
1、进入社区调研,收集相关资料 | 第22-24页 |
2、培养领袖人物,引领发展方向 | 第24页 |
3、明确组织目标,完善运行机制 | 第24-25页 |
4、招募组织成员,建立资源网络 | 第25页 |
5、制定服务计划,开展组织活动 | 第25-27页 |
三、商业街志愿者大联盟的培育困境 | 第27-32页 |
(一) 社区居委会干预,缺乏独立性 | 第27-28页 |
(二) 社会资源匮乏,组织依赖性强 | 第28-29页 |
(三) 缺乏激励机制,成员积极性低 | 第29-30页 |
(四) 缺乏公信力,社区影响力不足 | 第30-31页 |
(五) 内部结构不完善,组织运转困难 | 第31-32页 |
四、流动人口社区社会组织产生上述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一) 政府权力体制的约束 | 第32页 |
(二) 流动人口参与意识的淡薄 | 第32-33页 |
(三) 组织内部结构的不完善 | 第33-34页 |
(四) 社工机构服务资源的匮乏 | 第34-36页 |
五、流动人口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困境的对策分析 | 第36-41页 |
(一) 政府层面的支持 | 第36-37页 |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减少行政干预 | 第36-37页 |
2、完善相关监督制度和体系 | 第37页 |
(二) 流动人口社区社会组织层面的内部结构的优化 | 第37-39页 |
1、加强内部规范制度的确立,提高组织公信力 | 第37-38页 |
2、发现有效需求,培养和提升流动人口的参与意识 | 第38-39页 |
(三) 社会服务机构层面自身优势的发挥 | 第39-41页 |
1、有效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 | 第39-40页 |
2、提升流动人口社区社会组织链接资源的能力 | 第40-41页 |
六、结论与反思 | 第41-43页 |
(一) 结论 | 第41页 |
(二) 反思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