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1.1 种植业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 | 第12-14页 |
1.1.2 相关技术标准与政策 | 第14-16页 |
1.1.3 土壤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第16-19页 |
1.2 .研究区概况 | 第19-22页 |
1.2.1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1.2.2 气候特征 | 第20页 |
1.2.3 土壤类型 | 第20页 |
1.2.4 水资源情况 | 第20页 |
1.2.5 辽河流域种植业污染情况 | 第20-2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1 试验研究 | 第22页 |
1.4.2 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2页 |
1.4.3 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 第22-23页 |
1.5 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4-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24-26页 |
2.1.3 测定方法 | 第26页 |
2.1.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6页 |
2.1.5 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 第26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不同种植污染防治技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28-41页 |
3.1 不同种植污染防治技术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3.2 不同种植污染防治技术对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分析 | 第28-30页 |
3.3 不同种植污染防治技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3.4 不同种植污染防治技术对土壤污染消减能力的影响 | 第32-36页 |
3.4.1 对土壤温室气体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3.4.2 对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 第34-36页 |
3.5 不同种植污染防治技术对番茄生产性状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1 对番茄株高的影响 | 第36页 |
3.5.2 对番茄茎粗的影响 | 第36-37页 |
3.6 不同种植污染防治技术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7 不同种植污染防治技术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 第38-39页 |
3.8 不同种植污染防治技术对番茄经济性指标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57页 |
4.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41页 |
4.2 指标选取依据 | 第41-42页 |
4.3 第一轮专家咨询及分析 | 第42-46页 |
4.3.1 一级指标咨询结果 | 第42-43页 |
4.3.2 二级指标咨询结果 | 第43页 |
4.3.3 三级指标咨询结果 | 第43-46页 |
4.4 第二轮专家咨询 | 第46-53页 |
4.4.1 咨询方法 | 第46-47页 |
4.4.2 确定一级指标权重 | 第47页 |
4.4.3 确定二级指标权重 | 第47-52页 |
4.4.4 确定三级指标权重 | 第52-53页 |
4.5 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53-57页 |
第五章 不同种植污染防治技术下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 第57-63页 |
5.1 指标体系的优化 | 第57-58页 |
5.2 不同种植防治技术下土壤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 | 第58-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