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2-18页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选题缘由第12页
        2.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6页
        1.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2.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7页
        1.文献研究法第16-17页
        2.系统分析法第17页
        3.多学科交叉研究法第17页
    (四)创新点第17-18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概述第18-23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1.接受第18页
        2.心理第18-19页
        3.接受心理第19页
        4.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第19页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第19-20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特征第20-21页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是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第20页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统一第20-21页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是恒定性和变化性的统一第21页
    (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重要性第21-23页
        1.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21-22页
        2.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第22-23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基本结构及规律第23-28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基本结构第23-25页
        1.需要第23页
        2.认知第23-24页
        3.情感第24页
        4.意志第24-25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矛盾及一般规律第25-28页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心理矛盾第25-26页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一般规律第26-28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第28-32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的表现第28-29页
        1.逆反心理第28页
        2.闭锁心理第28-29页
        3.从众心理第29页
        4.“无所谓”心理第29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第29-32页
        1.不良社会思潮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第29-30页
        2.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需求第30页
        3.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协调第30-32页
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对策第32-41页
    (一)树立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理念第32-33页
        1.尊重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地位第32页
        2.关注大学生积极的接受心理培育第32-33页
        3.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需要第33页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心理能力第33-36页
        1.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第33-34页
        2.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能力第34-35页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调节第35页
        4.锻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志品质第35-36页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第36-37页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素质第36页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素质第36-37页
        3.防止思想政治教育者出现职业倦怠心理第37页
    (四)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第37-38页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应时代发展第37-38页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接受效果第38页
    (五)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38-41页
        1.优化社会环境培育接受能力第38-39页
        2.优化校园环境提高认知能力第39页
        3.优化家庭环境增强内化能力第39-40页
        4.优化网络环境培育选择能力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读女硕士“草根型”创业状况的质化研究--以BH大学为案例
下一篇: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