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膜电解制备金属铬粉及阳极电溶高碳铬铁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电化学还原制备金属铬粉 | 第10-13页 |
1.1.1 铬粉的性质 | 第10-11页 |
1.1.2 铬粉的用途 | 第11页 |
1.1.3 金属铬粉的制备工艺及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 高碳铬铁 | 第13-15页 |
1.2.1 高碳铬铁的性质及生产方法 | 第13-14页 |
1.2.2 高碳铬铁的工业应用 | 第14页 |
1.2.3 铬铁离子的分离技术 | 第14-15页 |
1.3 可溶性阳极在工业生产中应用 | 第15页 |
1.4 电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15-16页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 第18-28页 |
2.1 试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 第18-21页 |
2.1.1 试验药品 | 第18-19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19-20页 |
2.1.3 试验设备 | 第20-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阴极沉积制备铬粉 | 第21页 |
2.2.2 阳极电溶高碳铬铁 | 第21页 |
2.2.3 同时电解试验 | 第21页 |
2.2.4 阴极机理研究 | 第21-22页 |
2.2.5 阳极机理研究 | 第22页 |
2.3 分析及测试方法 | 第22-28页 |
2.3.1 溶液中铬离子的测定方法 | 第22-24页 |
2.3.2 溶液中铁离子的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2.3.3 电流效率以及能耗计算 | 第25-26页 |
2.3.4 三价铬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6页 |
2.3.5 铬粉的微观形貌测试 | 第26-27页 |
2.3.6 电化学测试 | 第27-28页 |
第3章 离子膜阴极沉积铬粉的工艺研究 | 第28-53页 |
3.1 阴极配位剂的研究 | 第28-33页 |
3.1.1 直接电解时配位剂的研究 | 第28-29页 |
3.1.2 预电解处理时配位剂的研究 | 第29-31页 |
3.1.3 组合配位剂的研究 | 第31-33页 |
3.2 阴极预处理工艺的研究 | 第33-38页 |
3.2.1 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33-36页 |
3.2.2 预处理时间的研究 | 第36-38页 |
3.3 阴极沉积铬粉的工艺研究 | 第38-48页 |
3.3.1 体系pH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2 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40-43页 |
3.3.3 温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4 阻氢剂种类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5 阻氢剂浓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 阴极反应机理探讨 | 第48-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阳极电溶以及同时电解的研究 | 第53-69页 |
4.1 阳极电溶高碳铬铁工艺研究 | 第53-60页 |
4.1.1 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4.1.2 温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4.1.3 盐酸浓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4.1.4 氯化钠浓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4.1.5 电解时间的影响 | 第58-59页 |
4.1.6 阳极动力学研究 | 第59-60页 |
4.2 电沉积铬粉同时电溶高碳铬铁的研究 | 第60-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离子膜电沉积铬粉的经济分析 | 第69-76页 |
5.1 铬铁矿以及高碳铬铁的市场分析 | 第69-73页 |
5.1.1 铬铁矿市场分析 | 第69-72页 |
5.1.2 高碳铬铁市场分析 | 第72-73页 |
5.2 同时电解法生产铬粉的成本核算 | 第73-75页 |
5.3 同时电解法生产铬粉的经济效益 | 第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