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壳生物炭材料的制备及对柴油吸附性能的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1.1.1 柴油和柴油污染 | 第14-15页 |
1.1.2 含油废水的处理手段 | 第15-18页 |
1.1.4 总结 | 第18页 |
1.2 生物炭材料的简介及应用 | 第18-20页 |
1.2.1 碳材料的简介及其制备 | 第18-19页 |
1.2.2 碳材料的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1.3 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3.1 蟹壳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2 油污吸附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3 碳材料吸附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23页 |
1.5 研究目的与技术方法 | 第23-25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4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蟹壳生物炭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32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2.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5页 |
2.1.2 蟹壳生物炭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2.1.3 蟹壳生物炭的结构表征 | 第26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2.2.1 BET与孔径分析 | 第26-28页 |
2.2.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8-30页 |
2.3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蟹壳生物炭的改性以及结构分析 | 第32-42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2-33页 |
3.1.2 蟹壳生物炭制备以及改性方法 | 第33页 |
3.1.3 改性蟹壳生物炭的结构表征方法 | 第33-3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3.2.1 BET与孔径分析 | 第34-36页 |
3.2.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6-38页 |
3.2.3 蟹壳生物炭的热重分析 | 第38-39页 |
3.2.4 蟹壳生物炭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页 |
3.2.5 蟹壳生物炭的XRD分析 | 第39-40页 |
3.3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蟹壳生物炭对柴油的吸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 | 第42-51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2-43页 |
4.1.2 蟹壳生物炭的制备 | 第43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4.1.4 测定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4.2 吸附性能研究 | 第44-46页 |
4.2.1 吸附PH的影响 | 第45页 |
4.2.2 吸附温度的影响 | 第45页 |
4.2.3 生物炭投加量的影响 | 第45页 |
4.2.4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4.3.1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6页 |
4.3.2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3 生物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4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9页 |
4.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蟹壳生物炭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 | 第51-58页 |
5.1 吸附动力学 | 第51-53页 |
5.1.1 吸附动力学方程 | 第51页 |
5.1.2 蟹壳生物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拟合 | 第51-53页 |
5.2 蟹壳生物炭的吸附热力学实验 | 第53-57页 |
5.2.1 等温吸附特征实验 | 第53-54页 |
5.2.2 吸附等温模式 | 第54页 |
5.2.3 吸附等温曲线 | 第54-55页 |
5.2.4 吸附等温模型拟合 | 第55-57页 |
5.3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6.1.1 结构特征 | 第58页 |
6.1.2 吸附性能 | 第58-59页 |
6.2 创新点 | 第5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