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水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安全技术论文--水域防污论文

蟹壳生物炭材料的制备及对柴油吸附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8页
        1.1.1 柴油和柴油污染第14-15页
        1.1.2 含油废水的处理手段第15-18页
        1.1.4 总结第18页
    1.2 生物炭材料的简介及应用第18-20页
        1.2.1 碳材料的简介及其制备第18-19页
        1.2.2 碳材料的应用现状第19-20页
    1.3 研究进展第20-23页
        1.3.1 蟹壳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2 油污吸附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3 碳材料吸附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23页
    1.5 研究目的与技术方法第23-25页
        1.5.1 研究目的第23页
        1.5.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3-24页
        1.5.3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蟹壳生物炭的制备与表征第25-32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2.1.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5页
        2.1.2 蟹壳生物炭制备方法第25-26页
        2.1.3 蟹壳生物炭的结构表征第2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6-30页
        2.2.1 BET与孔径分析第26-28页
        2.2.2 扫描电镜分析第28-30页
    2.3 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蟹壳生物炭的改性以及结构分析第32-42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2-33页
        3.1.2 蟹壳生物炭制备以及改性方法第33页
        3.1.3 改性蟹壳生物炭的结构表征方法第33-34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4-40页
        3.2.1 BET与孔径分析第34-36页
        3.2.2 扫描电镜分析第36-38页
        3.2.3 蟹壳生物炭的热重分析第38-39页
        3.2.4 蟹壳生物炭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9页
        3.2.5 蟹壳生物炭的XRD分析第39-40页
    3.3 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蟹壳生物炭对柴油的吸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第42-51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2-43页
        4.1.2 蟹壳生物炭的制备第43页
        4.1.3 实验方法第43页
        4.1.4 测定分析方法第43-44页
    4.2 吸附性能研究第44-46页
        4.2.1 吸附PH的影响第45页
        4.2.2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45页
        4.2.3 生物炭投加量的影响第45页
        4.2.4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45-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49页
        4.3.1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6页
        4.3.2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6-47页
        4.3.3 生物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7-49页
        4.3.4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9页
    4.4 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蟹壳生物炭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第51-58页
    5.1 吸附动力学第51-53页
        5.1.1 吸附动力学方程第51页
        5.1.2 蟹壳生物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拟合第51-53页
    5.2 蟹壳生物炭的吸附热力学实验第53-57页
        5.2.1 等温吸附特征实验第53-54页
        5.2.2 吸附等温模式第54页
        5.2.3 吸附等温曲线第54-55页
        5.2.4 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第55-57页
    5.3 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研究结论第58-59页
        6.1.1 结构特征第58页
        6.1.2 吸附性能第58-59页
    6.2 创新点第59页
    6.3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致谢第67-6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能值分析的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下一篇:舟山海域悬浮泥沙遥感反演与动力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