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善治的我国档案治理及分析框架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1-12页 |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本文研究的文献研究基础 | 第14-21页 |
2.1 治理的基本认识 | 第14-16页 |
2.2 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与治理评估体系研究 | 第16-17页 |
2.3 国内外档案治理研究 | 第17-19页 |
2.3.1 有关档案治理概念认识 | 第17页 |
2.3.2 国家治理对档案治理的借鉴研究 | 第17-18页 |
2.3.3 档案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 | 第18-19页 |
2.4 国内外档案治理研究评述 | 第19-21页 |
3 档案治理与善治维度 | 第21-31页 |
3.1 走向档案治理的实践趋势 | 第21-22页 |
3.2 从治理到档案治理的一般认识过程 | 第22-27页 |
3.2.1 治理的一般特征 | 第22-24页 |
3.2.2 档案界当前已有的档案治理研究 | 第24-25页 |
3.2.3 本文档案治理的概念与特征 | 第25-27页 |
3.3 走向善治的档案治理 | 第27-31页 |
3.3.1 善治的基本特征 | 第27-28页 |
3.3.2 档案善治的概念与维度 | 第28-31页 |
4 档案善治分析框架 | 第31-37页 |
4.1 档案治理的基本原则 | 第31页 |
4.2 档案善治分析框架的基本逻辑 | 第31-33页 |
4.2.1 档案善治分析框架的实践发展逻辑 | 第32页 |
4.2.2 档案善治分析框架的理论研究逻辑 | 第32-33页 |
4.3 档案善治分析框架 | 第33-37页 |
4.3.1 治理评估的借鉴 | 第33-35页 |
4.3.2 档案善治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35-37页 |
5 档案善治评价体系 | 第37-45页 |
5.1 档案善治指标体系设计 | 第37-38页 |
5.2 档案善治指标说明 | 第38-45页 |
5.2.1 法治保障类指标说明 | 第38-39页 |
5.2.2 协同参与类指标说明 | 第39-40页 |
5.2.3 透明治理类指标说明 | 第40-41页 |
5.2.4 责任履行类指标说明 | 第41-42页 |
5.2.5 治理效能类指标说明 | 第42-43页 |
5.2.6 公平公正类指标说明 | 第43页 |
5.2.7 可持续性类指标说明 | 第43-45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45-46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7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