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理论物理学论文--量子论论文

波导中量子路由的相干调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量子网络、波导中光输运与光子调控第10-13页
        1.1.1 概述第10-12页
        1.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3页
    1.2 表面等离激元输运第13-14页
        1.2.1 概述第13-14页
        1.2.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7页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3.2 论文结构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一维光波导中光输运的基本理论第17-22页
    2.1 光波导第17-19页
        2.1.1 光子晶体波导第17-18页
        2.1.2 耦合谐振腔波导第18页
        2.1.3 等离激元波导第18-19页
    2.2 光波导中单光子输运基本理论第19-21页
        2.2.1 电磁场的量子化第19-20页
        2.2.2 哈密顿量的实空间表示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基于原子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Fano型量子路由第22-29页
    3.1 理论模型第22-23页
    3.2 系统哈密顿量表示第23-25页
    3.3 调控基于DDI的量子路由第25-28页
        3.3.1 调控DDI产生Fano共振第25-26页
        3.3.2 调控原子与波导的耦合作用产生Fano共振第26-27页
        3.3.3 调控原子失谐产生Fano共振第27-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基于两个回音壁谐振腔的单光子量子路由第29-39页
    4.1 理论模型第29-30页
    4.2 系统的哈密顿量表示第30-32页
    4.3 调控两个WGRs的单光子量子路由第32-38页
        4.3.1 单个WGR的单光子量子路由第32-33页
        4.3.2 两个WGRs的单光子量子路由第33-36页
        4.3.3 调控路由设计Fano共振第36-38页
    4.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表面等离激元在金属纳米线与不同方位角的量子点系统中散射特性第39-49页
    5.1 理论模型第39-40页
    5.2 系统哈密顿量表示第40-42页
        5.2.1 单个QD系统第40-41页
        5.2.2 两个QDs系统第41-42页
        5.2.3 三个QDs系统第42页
    5.3 调控SP在不同方位角QDs的耦合系统中的散射特性第42-48页
        5.3.1 单个QD系统的散射特性第43页
        5.3.2 两个QDs系统的散射特性第43-46页
        5.3.3 三个QDs系统的散射特性第46-48页
    5.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基于量子点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路由第49-58页
    6.1 理论模型第49-50页
    6.2 系统哈密顿量表示第50-51页
    6.3 调控基于QDs纳米结构的SP量子路由第51-57页
        6.3.1 单个QD系统的量子路由属性第51-52页
        6.3.2 两个QDs系统的量子路由属性第52-55页
        6.3.3 调控路由设计Fano共振第55-57页
    6.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正负电子对撞中Higgs喷注的时空结构研究
下一篇:分子伴侣Spy疏水性区域对其活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