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太赫兹科学技术简介 | 第10-13页 |
1.1.1 太赫兹波简介 | 第10-11页 |
1.1.2 太赫兹技术的应用 | 第11-12页 |
1.1.3 太赫兹辐射源 | 第12-13页 |
1.2 史密斯-帕赛尔超辐射现象 | 第13-15页 |
1.2.1 史密斯-帕赛尔效应 | 第13页 |
1.2.2 史密斯-帕赛尔超辐射现象的发现 | 第13-14页 |
1.2.3 超辐射的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1.3 本论文的创新点及主要工作 | 第15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亚波长矩形单光栅结构色散的分析 | 第16-27页 |
2.1 周期系统 | 第16-19页 |
2.1.1 均匀系统与周期系统的差别 | 第16-17页 |
2.1.2 周期系统中的弗洛奎定理 | 第17-19页 |
2.2 慢波系统的色散特性 | 第19-20页 |
2.2.1 慢波系统 | 第19-20页 |
2.2.2 色散特性 | 第20页 |
2.3 亚波长矩形单光栅的热腔色散分析 | 第20-26页 |
2.3.1 各分区的场的求解 | 第21-22页 |
2.3.2 边界匹配和色散方程 | 第22-24页 |
2.3.3 热腔色散特性的分析 | 第24-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太赫兹Smith-Purcell超辐射的模拟研究 | 第27-44页 |
3.1 仿真软件介绍 | 第27-28页 |
3.1.1 粒子模拟软件 | 第27页 |
3.1.2 仿真软件CST微波工作室 | 第27-28页 |
3.2 理论色散与模拟色散对比 | 第28-33页 |
3.2.1 粒子模拟软件绘制色散曲线 | 第28-30页 |
3.2.2 仿真软件CST绘制色散曲线 | 第30-32页 |
3.2.3 三种色散曲线的比较 | 第32-33页 |
3.3 基波频率为100GHz的三维模拟 | 第33-43页 |
3.3.1 模拟结构及参数 | 第33-34页 |
3.3.2 非相干Smith-Purcell辐射 | 第34-36页 |
3.3.3 相干Smith-Purcell辐射 | 第36-42页 |
3.3.4 起振电流分析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太赫兹Smith-Purcell超辐射的实验研究 | 第44-58页 |
4.1 实验设备介绍 | 第44-46页 |
4.1.1 超高真空动态系统 | 第44-45页 |
4.1.2 检波器 | 第45页 |
4.1.3 束流测量设备 | 第45-46页 |
4.2 实验方案的制定 | 第46页 |
4.2.1 实验步骤 | 第46页 |
4.2.2 预期的实验结果 | 第46页 |
4.2.3 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第46页 |
4.3 制图与组装 | 第46-49页 |
4.3.1 CAD工程制图 | 第46-47页 |
4.3.2 零件组装以及平台的搭建 | 第47-49页 |
4.4 功率与频率测量方法 | 第49-53页 |
4.4.1 搭建F-P腔系统测频率 | 第49-52页 |
4.4.2 电子枪束流的测量 | 第52-53页 |
4.5 实验测量 | 第53-56页 |
4.5.1 阴极的除气、激活、老炼 | 第53-54页 |
4.5.2 表面波的检测 | 第54-55页 |
4.5.3 束流的测量 | 第55-56页 |
4.6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58-59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