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前列腺癌及其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前列腺癌及诊断方法 | 第16-19页 |
1.2.2 弥散加权图像定性和定量诊断前列腺癌现状 | 第19-21页 |
1.3 图像配准技术的现状 | 第21-29页 |
1.3.1 医学图像非刚性配准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21-27页 |
1.3.2 图像配准技术在前列腺DWI序列中的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29-32页 |
第2章 弥散加权成像原理及配准的必要性 | 第32-43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成像原理及方法 | 第32-39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32-36页 |
2.2.2 成像过程及临床应用 | 第36-39页 |
2.3 前列腺弥散加权序列 | 第39-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基于三重匹配准则约束的特征点对仿射配准方法 | 第43-60页 |
3.1 引言 | 第43-46页 |
3.1.1 图像配准的技术方法 | 第43-45页 |
3.1.2 图像特征的选取 | 第45-46页 |
3.2 特征点提取及三重匹配准则 | 第46-52页 |
3.2.1 特征点提取 | 第46-47页 |
3.2.2 三重特征点匹配约束准则 | 第47-49页 |
3.2.3 仿射变换参数估计 | 第49-52页 |
3.3 基于三重约束准则特征点对匹配的仿射配准算法 | 第52-55页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9页 |
3.4.1 仿射配准中特征点对应精度 | 第55-56页 |
3.4.2 定性评估配准 | 第56-58页 |
3.4.4 量化评估配准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基于单射性约束的自由形变配准方法 | 第60-82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基于单射性约束的非刚性配准算法 | 第60-78页 |
4.2.1 变换模型 | 第64-69页 |
4.2.2 相似性测度 | 第69-70页 |
4.2.3 单射性约束 | 第70-74页 |
4.2.4 优化方法 | 第74-77页 |
4.2.5 插值方法与多分辨率策略 | 第77-78页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8-81页 |
4.3.1 定性评估配准 | 第79-80页 |
4.3.2 量化评估配准 | 第80-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前列腺弥散加权序列自动混合配准方法 | 第82-100页 |
5.1 引言 | 第82页 |
5.2 混合配准算法 | 第82-91页 |
5.2.1 样本采集与图像预处理 | 第82-86页 |
5.2.2 混合配准算法的框架 | 第86-89页 |
5.2.3 前列腺弥散加权序列配准 | 第89-91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1-99页 |
5.3.1 实验过程 | 第91-93页 |
5.3.2 定性评估配准 | 第93-97页 |
5.3.3 量化评估配准 | 第97-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6章 图像配准对前列腺ADC值诊断效能的影响 | 第100-114页 |
6.1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前列腺癌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 第101-106页 |
6.1.1 前列腺感兴趣区放置 | 第101-102页 |
6.1.2 表观弥散系数值拟合估计 | 第102-103页 |
6.1.3 统计实验及结果 | 第103-106页 |
6.2 评估配准技术对前列腺表观弥散系数值的影响 | 第106-111页 |
6.3 评估图像配准前列腺癌可见性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第7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4-115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