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形成及演化论文--土壤分析论文

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库对增温增水的响应及其自1980s-2010s的变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概述第11-12页
        1.1.1 全球变暖与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第11页
        1.1.2 青藏高原降水变化趋势第11页
        1.1.3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第11-12页
    1.2 土壤碳氮概述第12-13页
    1.3 土壤碳密度与水分温度关系第13页
    1.4 土壤氮密度与水分温度关系第13-14页
    1.5 青藏高原相关研究进展第14-15页
        1.5.1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碳氮与增温增水实验研究第14页
        1.5.2 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密度与全球变化研究第14-15页
    1.6 小结第15页
    1.7 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7.1 科学问题第15-16页
        1.7.2 研究内容第16页
        1.7.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地点和研究方法第17-23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页
    2.2 研究方法第17-21页
        2.2.1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短期多梯度增温增水实验第17-18页
        2.2.2 气象与环境数据第18-19页
        2.2.3 土壤碳氮的测定第19页
        2.2.4 三个时期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密度估算第19-21页
            2.2.4.1 野外样点数据第19-20页
            2.2.4.2 植被分类和遥感数据第20-21页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1-23页
        2.3.1 短期增温增水实验第21页
        2.3.2 三个时期土壤碳氮密度及储量的估算及变化分析第21-23页
            2.3.2.1 野外样点土壤碳氮密度估算第21页
            2.3.2.2 野外样点土壤碳氮储量估算第21-22页
            2.3.2.3 基于NDVI的土壤碳氮密度估算第22-23页
第三章 多梯度增温与土壤碳氮的变化第23-29页
    3.1 结果第23-27页
        3.1.1 增温引起的微环境的差异第23-24页
        3.1.2 土壤碳氮、碳氮比对增温处理的响应第24-25页
        3.1.3 增温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总碳、总氮、碳氮比的关系第25-26页
        3.1.4 增温后土壤温度和土壤总碳、总氮、碳氮比的关系第26-27页
    3.2 讨论第27-28页
        3.2.1 土壤碳氮对增温处理的响应第27-28页
        3.2.2 增温处理后土壤碳氮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的关系第28页
    3.3 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多梯度增水与土壤碳氮的变化第29-36页
    4.1 结果第29-33页
        4.1.1 增水引起微环境的差异第29-30页
        4.1.2 土壤碳氮、碳氮比对增水的响应第30-31页
        4.1.3 增水处理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总碳、总氮、碳氮比的关系第31-32页
        4.1.4 增水处理后土壤温度和土壤总碳、总氮、碳氮比的关系第32-33页
    4.2 讨论第33-35页
        4.2.1 土壤碳氮对增水处理的响应第33-34页
        4.2.2 增水处理后土壤碳氮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的关系第34-35页
    4.3 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密度储量的估算及其过去三十年的变化第36-44页
    5.1 结果第36-40页
        5.1.1 三个时期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密度和储量的估算第36-39页
            5.1.1.1 基于样点观测的三个时期青藏高原表层土土壤碳氮密度第36-38页
            5.1.1.2 基于NDVI的三个时期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密度第38-39页
        5.1.2 1980s-2010sSCD和SND动态第39-40页
    5.2 讨论第40-44页
        5.2.1 三个时期青藏高原表层土的土壤碳氮密度及储量的估算第40-44页
            5.2.1.1 三个时期青藏高原表层土SCD、SCS的估算第40-41页
            5.2.1.2 三个时期青藏高原表层土SND、SNS的估算第41-42页
            5.2.1.2 不确定性分析第42页
            5.2.1.3 基于样点估算和基于NDVI估算土壤碳氮密度的比较第42-44页
第六章 过去三十年的土壤碳氮动态第44-52页
    6.1 青藏高原表层土的土壤碳氮动态第44-46页
        6.1.1 青藏高原表层土的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第44-45页
        6.1.2 过去三十年青藏高原表层土碳氮库的变化第45-46页
    6.2 SCD的变化及其控制因子第46-48页
        6.2.1 过去三十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SCD的变化第46页
        6.2.2 过去三十年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SCD的变化第46-47页
        6.2.3 过去三十年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SCD变化的控制因子第47-48页
    6.3 SND的变化及其控制因子第48-50页
        6.3.1 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SND的变化第48页
        6.3.2 过去三十年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SND变化的控制因子第48-50页
    6.4 小结第50-52页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52-54页
    7.1 主要结论第52页
    7.2 创新点第52页
    7.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附录 2000s和2010s土壤碳氮密度和NDVI一元回归拟合图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马力拖拉机变速箱壳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
下一篇:内蒙古草原区河流河滨带湿地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