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11-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7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特殊动产物权变动模式立法例比较分析 | 第18-24页 |
第一节 意思主义下特殊动产立法例考察 | 第18-21页 |
一、意思主义的历史根源及其法理基础 | 第19-20页 |
二、意思主义下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立法例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形式主义下特殊动产立法例考察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生效要件的辨析 | 第24-39页 |
第一节 关于“交付说”的分析 | 第24-31页 |
一、“交付说”的概念和理由 | 第24-26页 |
二、对“交付说”的评析 | 第26-31页 |
第二节 关于“登记说”的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关于“合意说”的分析 | 第32-39页 |
一、“合意说”的概念和理由 | 第32-34页 |
二、对“合意说”的评析 | 第34-39页 |
第三章 与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相关的四点思考 | 第39-57页 |
第一节 关于“登记对抗主义”的理解 | 第39-43页 |
第二节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构成要件的思辨 | 第43-45页 |
第三节“合意生效+登记对抗”模式在一物二卖中的类型化分析 | 第45-47页 |
第四节 关于《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10条的评析 | 第47-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