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基础科学论文--运动心理学论文

情绪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文文摘第6-12页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 道德判断概述第12-15页
        1.1 道德判断的概念第12-13页
        1.2 道德判断的影响因素第13页
        1.3 道德判断的理论发展第13-15页
        1.4 道德判断的研究方法第15页
    2 情绪的概述第15-16页
        2.1 情绪的定义及分类第15-16页
        2.2 情绪的研究范式第16页
    3 情绪与道德判断的研究第16-18页
        3.1 一般情绪状态与道德判断的研究第16-17页
        3.2 道德情绪与道德判断的研究第17-18页
    4 运动员道德判断的研究第18-24页
        4.1 年龄、性别、教育与运动道德判断第18-20页
        4.2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道德判断差异的研究第20-21页
        4.3 体育领域道德判断测验的开发第21-22页
        4.4 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判断阶段的探究第22-24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第24-28页
    1 问题的提出第24-25页
    2 研究目的第25-26页
    3 研究假设第26页
    4 研究意义第26-27页
        4.1 理论意义第26页
        4.2 实践意义第26-27页
    5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第27-28页
        5.1 研究方法第27页
        5.2 研究过程第27-28页
第二章 情绪诱发材料的选取第28-32页
    1 研究背景第28页
    2 研究目的第28页
    3 研究方法第28-30页
        3.1 情绪诱发素材的搜集第28-29页
        3.2 情绪自评量表的确定第29页
        3.3 被试第29页
        3.4 施测过程第29-30页
        3.5 统计处理第3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0-32页
第三章 运动道德判断任务材料的选取第32-40页
    1 研究背景第32页
    2 研究目的第32页
    3 研究方法第32-35页
        3.1 初始材料的来源第32-33页
        3.2 初始材料的整理与归类第33页
        3.3 运动道德判断材料的编写与讨论第33-34页
        3.4 运动道德判断任务材料的检验与修订第34-35页
            3.4.1 被试第35页
            3.4.2 施测方法第35页
            3.4.3 施测时间第35页
            3.4.4 统计处理第3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5-38页
    5 运动道德判断任务材料的确定第38-40页
第四章 情绪对运动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第40-54页
    1 前言第40-41页
    2 研究方法第41-44页
        2.1 被试第41-42页
        2.2 实验设计第42页
        2.3 实验材料第42页
            2.3.1 正式实验材料第42页
            2.3.2 三种情绪诱发视频材料第42页
            2.3.3 情绪自评量表第42页
        2.4 实验程序第42-44页
    3 实验结果第44-49页
        3.1 情绪诱发成功与否的检验第44-45页
        3.2 情绪对运动道德情境的选择影响第45-46页
        3.3 情绪对运动道德情境的反应时影响第46-47页
        3.4 情绪对不同类型运动道德判断的选择影响第47-48页
        3.5 情绪对不同类型运动道德判断的反应时影响第48-49页
    4 讨论第49-54页
        4.1 视频短片诱发情绪的有效性第49-50页
        4.2 情绪对运动道德判断的选择影响分析第50-51页
        4.3 情绪对运动道德判断的反应时影响分析第51-53页
            4.3.1 情绪对运动道德情境的反应时影响分析第51-52页
            4.3.2 情绪对不同类型运动道德判断的反应时影响分析第52-53页
        4.4 两因变量指标结果不一致的分析第53-54页
            4.4.1 统计学和方法论角度第53页
            4.4.2 “认知失调”角度第53-54页
第五章 总结论第54-56页
第六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56-58页
    6.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56页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第56-58页
附录1第58-60页
附录2第60-64页
附录3第64-68页
附录4第68-70页
附录5第70-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0-82页
致谢第82-84页
索引第84-86页
个人简历第86-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瑜伽健身观及其现代价值探究
下一篇:平面构成艺术在花球舞蹈啦啦操队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