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工业经济理论论文--工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论文

新能源类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4-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7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2 相关基础理论第21-34页
    2.1 股权结构的相关理论第21-23页
        2.1.1 股权构成第21-22页
        2.1.2 股权集中度第22-23页
    2.2 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第23-28页
        2.2.1 盈余管理的概念第23-25页
        2.2.2 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动机第25-27页
        2.2.3 盈余管理存在的基本特点第27-28页
    2.3 盈余管理发生的前提理论第28-30页
        2.3.1 委托代理理论第28-29页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9-30页
        2.3.3 契约理论第30页
    2.4 盈余管理测量方法第30-33页
        2.4.1 应计利润分离法第30-32页
        2.4.2 具体项目法第32页
        2.4.3 频率分布法第32-33页
    2.5 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理论第33-34页
        2.5.1 股权高度集中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第33页
        2.5.2 股权相对集中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第33页
        2.5.3 股权高度分散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第33-34页
3 我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第34-45页
    3.1 我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分析第34-36页
        3.1.1 新能源产业的概念及特点第34页
        3.1.2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第34-36页
        3.1.3 我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的总体概括第36页
    3.2 我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现状分析第36-39页
        3.2.1 股权集中度的特点第36-39页
        3.2.2 股权性质第39页
    3.3 我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第39-43页
    3.4 我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第43-45页
4 我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5-62页
    4.1 研究假设第45-47页
        4.1.1 盈余管理计量选择假设第45页
        4.1.2 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假设第45-47页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47页
        4.2.1 样本选择第47页
        4.2.2 数据来源第47页
    4.3 变量选择及模型建立第47-51页
        4.3.1 盈余管理程度模型第47-49页
        4.3.2 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变量选择及模型设定第49-51页
    4.4 实证分析第51-60页
        4.4.1 盈余管理程度实证分析第51-56页
        4.4.2 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分析第56-60页
    4.5 实证结果分析第60-62页
        4.5.1 新能源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高且有上升的趋势第60-61页
        4.5.2 国有控股的新能源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高于非国有第61页
        4.5.3 新能源类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成U型关系,且U型最低值接近33%第61-62页
5 对策与建议第62-66页
    5.1 改善股权结构,扩大融资力度第62-63页
        5.1.1 保持合理的股权集中度第62页
        5.1.2 扩大融资力度,引入机构投资者第62-63页
    5.2 建立技术平台,完善会计政策法规第63页
        5.2.1 健全技术支撑平台第63页
        5.2.2 完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第63页
    5.3 提高信息质量,实施股权激励措施第63-64页
        5.3.1 提高披露信息的准确度第63-64页
        5.3.2 采取有效的股权激励措施第64页
    5.4 制定产业规划,合理引导竞争第64-66页
        5.4.1 制定新能源产业的振兴规划第64-65页
        5.4.2 合理引导企业良性竞争第65-66页
6 结束语第66-68页
    6.1 研究结论第66页
    6.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66-68页
        6.2.1 本文的创新第66-67页
        6.2.2 本文的不足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润滑油工厂会计制度设计研究
下一篇:HP公司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市场营销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