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力煤产需平衡指数构建的研究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动态 | 第16-22页 |
1.2.1 国外动力煤产需关系相关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1.2.2 我国动力煤产需关系相关研究动态 | 第18-2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2-26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22-24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4-25页 |
1.3.3 研究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方法概述 | 第26-40页 |
2.1 指数的概念及分类 | 第26-28页 |
2.1.1 指数的概念 | 第26页 |
2.1.2 指数的作用 | 第26页 |
2.1.3 指数的分类 | 第26-27页 |
2.1.4 煤炭市场中的指数 | 第27-28页 |
2.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8-32页 |
2.2.1 指标选择原则 | 第28-29页 |
2.2.2 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9-30页 |
2.2.3 基准循环与基准日期 | 第30-31页 |
2.2.4 指标的筛选与分类 | 第31-32页 |
2.3 扩散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 第32-34页 |
2.3.1 扩散指数的概念 | 第32页 |
2.3.2 扩散指数的计算步骤 | 第32-33页 |
2.3.3 扩散指数的分析 | 第33-34页 |
2.4 合成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 第34-37页 |
2.4.1 合成指数的概念 | 第34页 |
2.4.2 合成指数的计算步骤 | 第34-36页 |
2.4.3 合成指数的分析 | 第36-37页 |
2.5 指数综合评分的计算与分析 | 第37-38页 |
2.5.1 指数综合评分的概念 | 第37页 |
2.5.2 指数综合评分的计算步骤 | 第37-38页 |
2.5.3 指数综合评分的分析 | 第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我国动力煤产需平衡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56页 |
3.1 动力煤供给对动力煤产需平衡的影响 | 第40-45页 |
3.1.1 我国动力煤资源赋存特点 | 第40-43页 |
3.1.2 我国动力煤产量及供给特点 | 第43-45页 |
3.2 动力煤消费对动力煤产需平衡的影响 | 第45-49页 |
3.2.1 我国动力煤消费概况及特点 | 第45-46页 |
3.2.2 电力行业动力煤消费概况及特点 | 第46-49页 |
3.3 国内外煤炭价格对动力煤产需平衡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1 国际煤炭价格动态概述 | 第49页 |
3.3.2 我国动力煤价格动态概述 | 第49-50页 |
3.4 煤炭流通对动力煤产需平衡的影响 | 第50-55页 |
3.4.1 煤炭铁路运输概述 | 第50-51页 |
3.4.2 煤炭海路运输概述 | 第51-52页 |
3.4.3 煤炭公路运输概述 | 第52-53页 |
3.4.4 煤炭港存量概述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我国动力煤短期产需平衡指数体系的构建 | 第56-80页 |
4.1 指标初选与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4.2 基准循环与基准日期的确定 | 第57-58页 |
4.3 指标筛选与归类 | 第58-63页 |
4.3.1 短期产需平衡指标筛选方法概述 | 第58-61页 |
4.3.2 指标筛选结果及比较分析 | 第61-62页 |
4.3.3 指标逻辑关系及分析 | 第62-63页 |
4.4 动力煤短期产需平衡指数体系构建 | 第63-73页 |
4.4.1 短期扩散指数的构建 | 第63-68页 |
4.4.2 短期合成指数的构建 | 第68-71页 |
4.4.3 短期预警指数的构建 | 第71-73页 |
4.4.4 短期产需平衡指数体系经济含义分析 | 第73页 |
4.5 行业指数关联性分析 | 第73-77页 |
4.5.1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概述 | 第74页 |
4.5.2 中国煤炭价格指数概述 | 第74页 |
4.5.3 趋势一致性分析 | 第74-75页 |
4.5.4 关联性比较分析 | 第75-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五章 我国动力煤中短期产需平衡指数体系的构建 | 第80-114页 |
5.1 指标初选与数据处理 | 第80-82页 |
5.2 基准循环与基准日期的确定 | 第82-83页 |
5.3 指标筛选与归类 | 第83-88页 |
5.3.1 指标筛选方法概述 | 第83-86页 |
5.3.2 指标筛选结果及比较分析 | 第86页 |
5.3.3 指标逻辑关系及分析 | 第86-88页 |
5.4 动力煤中短期产需平衡指数体系构建 | 第88-97页 |
5.4.1 中短期扩散指数的构建 | 第88-90页 |
5.4.2 中短期合成指数的构建 | 第90-94页 |
5.4.3 中短期预警指数的构建 | 第94-96页 |
5.4.4 中短期指数体系经济含义分析 | 第96-97页 |
5.5 基于ARIMA模型的中短期合成指数预测 | 第97-111页 |
5.5.1 先行指数的预测 | 第98-102页 |
5.5.2 同步指数的预测 | 第102-107页 |
5.5.3 滞后指数的预测 | 第107-111页 |
5.5.4 煤炭企业与政策制定者的应对措施 | 第11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1-11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14-115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15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作者简介 | 第126-12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页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126-128页 |
附录 | 第128-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