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前言 | 第15-34页 |
1.1 植物的次生代谢物 | 第16-17页 |
1.2 石榴花次生代谢物质研究进展 | 第17-30页 |
1.2.1 化学微量元素 | 第17页 |
1.2.2 活性物质成分 | 第17页 |
1.2.3 多酚类物质 | 第17-25页 |
1.2.3.1 石榴中多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2.3.2 酚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1.2.3.3 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24-25页 |
1.2.4 类黄酮物质 | 第25-29页 |
1.2.4.1 石榴类黄酮物质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1.2.4.2 石榴类黄酮的提取及检测方法 | 第27-29页 |
1.2.5 萜类和其他物质 | 第29-30页 |
1.3 生物活性研究 | 第30-33页 |
1.3.1 抗氧化作用 | 第30页 |
1.3.2 抗糖尿病作用 | 第30-32页 |
1.3.3 对循环系统作用 | 第32页 |
1.3.4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第32页 |
1.3.5 止血抗炎作用 | 第32-33页 |
1.4 立题的目的意义 | 第33-3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4-4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2.1.2 材料处理 | 第34页 |
2.2 试验设备 | 第34-3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5-43页 |
2.3.1 样品的处理 | 第35-36页 |
2.3.1.1 热回流提取 | 第35页 |
2.3.1.2 浸泡提取和搅拌提取 | 第35页 |
2.3.1.3 超声提取 | 第35-36页 |
2.3.2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HPLC分析 | 第36页 |
2.3.2.1 标准品溶液配制 | 第36页 |
2.3.2.2 样品溶液制备 | 第36页 |
2.3.2.3 色谱条件 | 第36页 |
2.3.3 鞣花酸的含量分析 | 第36-37页 |
2.3.3.1 鞣花酸标准品溶液配制 | 第36页 |
2.3.3.2 鞣花酸样品溶液制备 | 第36页 |
2.3.3.3 色谱条件 | 第36-37页 |
2.3.4 酚酸的HPLC分析 | 第37-38页 |
2.3.4.1 标准品溶液配制 | 第37页 |
2.3.4.2 样品溶液制备 | 第37页 |
2.3.4.3 色谱条件 | 第37-38页 |
2.3.5 多酚的提取方法 | 第38页 |
2.3.6 总酚含量测定 | 第38页 |
2.3.6.1 Folin-Ciocalteu试剂的制备 | 第38页 |
2.3.6.2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8页 |
2.3.6.3 样品的测定 | 第38页 |
2.3.7 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38-39页 |
2.3.7.1 芦丁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9页 |
2.3.7.2 样品的测定 | 第39页 |
2.3.8 花青苷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2.3.9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40页 |
2.3.9.1 葡萄糖标准溶液配制 | 第40页 |
2.3.9.2 多糖测定的标准曲线 | 第40页 |
2.3.9.3 多糖提取率计算 | 第40页 |
2.3.10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40-41页 |
2.3.10.1 DPPH·清除效果的测定 | 第40-41页 |
2.3.10.2 ABTS·~+清除效果的测定 | 第41页 |
2.3.10.3 Trolox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1页 |
2.3.11 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 | 第41-42页 |
2.3.12 类黄酮物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 第42-43页 |
2.3.12.1 类黄酮粗品的制备 | 第42页 |
2.3.12.2 液相色谱(HPLC)分析 | 第42页 |
2.3.12.3 凝胶柱层析分离 | 第42页 |
2.3.12.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页 |
2.3.12.5 电喷雾离子源质谱分析(ESI-MS) | 第42-43页 |
2.3.12.6 核磁共振(NMR)波谱分析 | 第43页 |
2.3.13 石榴花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 第43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77页 |
3.1 石榴花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和纯化工艺 | 第44-58页 |
3.1.1 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花中类黄酮的工艺研究 | 第44-49页 |
3.1.1.1 不同提取方法对提取结果的影响 | 第44页 |
3.1.1.2 不同料液比对提取结果的影响 | 第44-46页 |
3.1.1.3 溶剂比率对提取的影响 | 第46页 |
3.1.1.4 超声功率对提取的影响 | 第46-47页 |
3.1.1.5 超声时间对提取的影响 | 第47页 |
3.1.1.6 超声处理温度对提取的影响 | 第47页 |
3.1.1.7 正交试验 | 第47-49页 |
3.1.2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在石榴的不同器官中含量的差别 | 第49-51页 |
3.1.3 石榴花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优化提取工艺 | 第51-58页 |
3.1.3.1 不同溶剂对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萃取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3.1.3.2 乙醇浓度对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52页 |
3.1.3.3 超声波功率对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提取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3.1.3.4 提取时间对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53页 |
3.1.3.5 提取温度对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53页 |
3.1.3.6 溶剂:材料比对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提取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3.1.3.7 上述优化条件下的再现性 | 第54页 |
3.1.3.8 超声提取石榴花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提取率与其他传统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54-55页 |
3.1.3.9 传统的提取和超声提取后的结构变化 | 第55-57页 |
3.1.3.10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57-58页 |
3.2 石榴花不同品种和不同时期主要次生代谢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差异 | 第58-66页 |
3.2.1 植物次生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在24个品种石榴花中的差异 | 第58-63页 |
3.2.1.1 24个品种石榴花中主要次生成分的含量 | 第58-61页 |
3.2.1.2 24个品种石榴花中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 第61-63页 |
3.2.2 石榴花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主要次生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差异 | 第63-66页 |
3.2.2.1 石榴花中不同部位多酚、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 第63页 |
3.2.2.2 石榴花不同时期主要次生成分的差异 | 第63-64页 |
3.2.2.3 石榴花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生物活性的差异 | 第64-66页 |
3.3 石榴花中酚酸类物质的HPLC分析 | 第66-70页 |
3.3.1 石榴花中鞣花酸物质的HPLC分析 | 第66-67页 |
3.3.1.1 石榴花的不同部位和不同时间鞣花酸含量测定 | 第66页 |
3.3.1.2 不同品种的石榴花的鞣花酸含量测定 | 第66-67页 |
3.3.2 不同品种石榴花中12种酚酸的HPLC分析 | 第67-70页 |
3.4 石榴花中类黄酮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 第70-73页 |
3.4.1 石榴花中提取的类黄酮物质的HPLC分析 | 第70-71页 |
3.4.2 类黄酮物质的分离鉴定 | 第71-73页 |
3.4.2.1 类黄酮物质的HPLC-MS分析 | 第71-72页 |
3.4.2.2 类黄酮物质的核磁共振NMR分析 | 第72-73页 |
3.5 石榴花中香气成分分析 | 第73-77页 |
4 讨论 | 第77-81页 |
5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