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对精神疾病的辨治规律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精神疾病与神志 | 第11-14页 |
1. 精神疾病的概念 | 第11页 |
1.1 定义 | 第11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11页 |
2. 常见症状 | 第11-14页 |
2.1 性格改变 | 第12页 |
2.2 神经症症状 | 第12-13页 |
2.3 情感改变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神与情志沿革 | 第14-25页 |
1. 神之义 | 第14-15页 |
1.1 神与自然界 | 第14页 |
1.2 神的外在表现 | 第14-15页 |
1.3 神的内在表现 | 第15页 |
2. 脏腑与神 | 第15-19页 |
2.1 心与神 | 第16页 |
2.2 肝胆与神 | 第16-17页 |
2.3 脾胃与神 | 第17页 |
2.4 肾(脑)与神 | 第17-18页 |
2.5 肺与神 | 第18-19页 |
3. 气血与神 | 第19-20页 |
4. 津液与神 | 第20-22页 |
4.1 痰与神 | 第21-22页 |
5. 情志 | 第22-25页 |
5.1 心与情志 | 第23页 |
5.2 肝与情志 | 第23页 |
5.3 脾胃与情志 | 第23-24页 |
5.4 肾与情志 | 第24页 |
5.5 肺与情志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伤寒杂病论》对精神疾病的辨治规律 | 第25-63页 |
1. 首辨阴阳 | 第25-26页 |
2. 脏腑辨治 | 第26-56页 |
2.1 从心辨治 | 第26-37页 |
2.2 从肝辨治 | 第37-47页 |
2.3 从脾胃辨治 | 第47-51页 |
2.4 从肾辨治 | 第51-54页 |
2.5 从肺辨治 | 第54-55页 |
2.6 三焦辨治 | 第55-56页 |
3. 从瘀辨治 | 第56-57页 |
3.1 桃核承气汤证 | 第56-57页 |
3.2 抵当汤证 | 第57页 |
4. 津液辨治 | 第57-63页 |
4.1 苓桂术甘汤证 | 第58页 |
4.2 半夏麻黄丸证 | 第58页 |
4.3 茯苓甘枣汤证 | 第58-59页 |
4.4 五苓散证 | 第59页 |
4.5 大陷胸汤证 | 第59-60页 |
4.6 大黄甘遂汤证 | 第60页 |
4.7 从痰辨治 | 第60-63页 |
第四章 综合疗法 | 第63-71页 |
1. 外治法 | 第63-65页 |
1.1 头风摩散方 | 第63页 |
1.2 百合洗方 | 第63页 |
1.3 矾石汤泡足法 | 第63-64页 |
1.4 针刺法 | 第64-65页 |
1.5 灸法 | 第65页 |
2. 四诊合参 | 第65-68页 |
3. 养生安神 | 第68-69页 |
4. 饮食宜忌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