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8-11页 |
中文摘要 | 第1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大籽獐牙菜体外抗糖尿病活性筛选 | 第19-28页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9-23页 |
1.1 大籽獐牙菜原植物来源和提取物的制备 | 第19页 |
1.2 总浸膏及各萃取部位HPLC表征 | 第19-20页 |
1.3 体外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实验 | 第20-2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3-27页 |
2.1 总浸膏及各萃取部位HPLC表征 | 第23-25页 |
2.2 大籽獐牙菜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 | 第25-27页 |
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大籽獐牙菜体内抗2型糖尿病活性研究 | 第28-37页 |
1. 实验动物和材料 | 第28页 |
2. 方法与步骤 | 第28-32页 |
2.1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与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 第28-29页 |
2.2 实验样品与药理模型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 分组与给药 | 第30-31页 |
2.4 大鼠体重(BW)的测定 | 第31页 |
2.5 空腹血糖(FBG)的测定 | 第31页 |
2.6 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 第31页 |
2.7 血清胰岛素水平的测定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 第31-32页 |
2.8 血浆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血脂的测定 | 第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3.1 EE和BE对体重(WB)的影响 | 第32页 |
3.2 EE和BE对空腹血糖(FBG)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EE和BE对OGTT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EE和BE对血清胰岛素水平及HbA1C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 EE和BE对血脂的影响 | 第35-3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大籽獐牙菜抗2型糖尿病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 第37-50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2. 方法与步骤 | 第37-42页 |
2.1 血清中抗氧化因子活性的检测 | 第37-38页 |
2.2 肝脏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检测 | 第38-39页 |
2.3 肝脏GK与G-6-Pase mRNA表达水平检测 | 第39页 |
2.4 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检测 | 第39-40页 |
2.5 肝脏和胰腺HE染色制片 | 第40-41页 |
2.6 肝脏组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 | 第41-4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3.1 EE和BE的抗氧化作用 | 第42-43页 |
3.2 EE和BE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 | 第43页 |
3.3 EE和BE调节肝脏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 | 第43-45页 |
3.4 肝脏和胰腺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45-47页 |
3.5 EE和BE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 | 第47-4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大籽獐牙菜抗2型糖尿病活性部位成分研究 | 第50-92页 |
1. 前言 | 第50-52页 |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2页 |
3. 分离过程及化合物结构 | 第52-63页 |
3.1 大籽獐牙菜的分离 | 第52-55页 |
3.2 化合物的结构和名称 | 第55-63页 |
4.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63-89页 |
4.1 大籽獐牙菜中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63-72页 |
4.2 化合物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 第72-89页 |
5. 化合物HepG2葡萄糖消耗实验 | 第89-91页 |
6.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4页 |
综述 | 第104-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附录Ⅰ: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0-132页 |
附录Ⅱ:新化合物红外、NMR谱 | 第132-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