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枯草芽孢杆菌SC02和施氏假单胞菌F1M对草鱼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4页
    1 水产养殖中水质恶化第16页
    2 主要水质因子对水产动物的危害第16-18页
        2.1 氨氮对水产动物的影响第16-17页
        2.2 亚硝酸盐氮对水产动物的影响第17-18页
        2.3 其他水质因子对水产动物的影响第18页
    3 水产养殖水质处理方法第18-20页
        3.1 物理方法第18-19页
        3.2 化学方法第19-20页
        3.3 生物修复第20页
    4.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水质控制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第20-28页
        4.1 益生菌的定义第20-21页
        4.2 益生菌与养殖水质调控第21-26页
        4.3 益生菌调控养殖水体的作用机理第26-27页
        4.4 调节水质用益生菌使用注意事项第27-28页
    5. 454测序法在环境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第28-32页
        5.1 454测序技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第29页
        5.2 454测序技术在活性污泥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第29-30页
        5.3 454测序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第30-31页
        5.4 454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第31页
        5.5 454测序技术在其他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第31-32页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 枯草芽孢杆菌SC02筛选、鉴定及其脱氮特性第34-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44页
        1.1 试剂和培养基第34-35页
        1.2 仪器第35-36页
        1.3 菌株分离与纯化第36-37页
        1.4 菌株鉴定第37-41页
        1.5 脱氮特性研究第41-44页
        1.6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第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2.1 菌株分离与鉴定第44页
        2.2 SC02的脱氮特性第44-49页
            2.2.1 氮源对SC02脱氮的影响第45-46页
            2.2.2 初始氨氮浓度对SC02脱氮的影响第46页
            2.2.3 初始亚硝酸氮浓度对SC02脱氮的影响第46-47页
            2.2.4 溶解氧对SC02脱氮的影响第47页
            2.2.5 温度对SC02脱氮的影响第47-48页
            2.2.6 pH对SC02脱氮的影响第48-49页
    3 讨论第49-50页
    4 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益生菌对草鱼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第52-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5页
        1.1 实验材料第52-53页
        1.2 实验设计第53-54页
        1.3 水质测定第54-55页
        1.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第5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5-57页
        2.1 枯草芽孢杆菌SC02对草鱼养殖水质的影响第55-56页
        2.2 复合益生菌对草鱼养殖水质的影响第56-57页
    3 讨论第57-59页
    4 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益生菌对草鱼养殖环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第60-100页
    第1节 益生菌对草鱼养殖水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第60-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1.1 实验设计第60页
            1.2 样品采集第60页
            1.3 DNA提取第60-61页
            1.4 PCR第61页
            1.5 DNA电泳第61页
            1.6 目的片段的割胶回收第61页
            1.7 测序第61-62页
            1.8 测序数据分析第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86页
            2.1 枯草芽孢杆菌SC02对草鱼养殖水体菌群结构的影响第62-68页
                2.1.1 稀疏曲线第62-63页
                2.1.2 菌群组成第63-65页
                2.1.3 共享菌第65-68页
            2.2 施氏假单胞菌F1M对草鱼养殖水体菌群结构的影响第68-77页
                2.2.1 稀疏曲线第68页
                2.2.2 菌群组成第68-71页
                2.2.3 共享菌第71-76页
                2.2.4 功能菌群第76-77页
            2.3 复合菌对草鱼养殖水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第77-86页
                2.3.1 稀疏曲线第77页
                2.3.2 菌群组成第77-80页
                2.3.3 共享菌第80-85页
                2.3.4 功能菌群第85-86页
        3. 讨论第86-89页
        4 小结第89页
    第2节 益生菌对草鱼养殖沉积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第89-10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1页
            1.1 实验设计第91页
            1.2 DNA提取第91页
            1.3 PCR第91页
            1.4 DNA电泳第91页
            1.5 目的片段的割胶回收第91页
            1.6 454测序第91页
            1.7 454数据分析第9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1-98页
            2.1 稀疏曲线第91-92页
            2.2 菌群组成第92-94页
            2.3 共享菌群第94-97页
            2.4 功能菌群第97-98页
        3 讨论第98-99页
        4 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益生菌对草鱼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第100-11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0-106页
        1.1 样品采集第100-101页
        1.2 荧光定量PCR第101-104页
            1.2.1 RNA提取第101页
            1.2.2 反转录第101-102页
            1.2.3 荧光定量PCR第102-104页
            1.2.4 基因表达率的分析处理第104页
        1.3 肝脏和肠粘膜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第104-105页
            1.3.1 组织和肠粘膜匀浆的制备第104-105页
            1.3.2 测定指标第105页
            1.3.3 测定方法及酶活力定义第105页
        1.4 454测序第105-106页
        1.5 结果处理与分析第10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6-114页
        2.1 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第106-107页
        2.2 复合菌对草鱼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第107-109页
            2.2.1 复合菌对草鱼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第107-108页
            2.2.2 复合菌对草鱼肠粘膜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第108-109页
        2.3 肠道菌群结构分析第109-114页
            2.3.1 菌群组成第109-111页
            2.3.2 共享菌分析第111-113页
            2.3.3 功能菌分析第113-114页
    3 讨论第114-117页
    4 小结第117-118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第118-120页
    1 主要结论第118页
    2 创新点第118页
    3 研究展望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42页
附录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146页
作者简历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游戏权研究
下一篇:Enterobacter cloacae Z0206富硒多糖对动物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