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构建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9页
一、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定义及保护的意义第9-14页
    (一) 个人信息的概念采用第9-10页
    (二) 个人信息的定义第10-11页
    (三) 个人信息的分类及其意义第11-12页
    (四)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特征第12-13页
    (五) 网络环境下保护个人信息的意义第13-14页
二、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创设及其意义第14-16页
    (一) 关于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权利基础的学说第14-16页
    (二) 将个人信息权创设为具体人格权及其法律意义第16页
三、网络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16-20页
    (一)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制度缺失第16-19页
        1. 缺乏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未形成体系性保护第16-17页
        2. 缺少个人信息民事确权的前置性规定,忽视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民事责任缺失第17页
        3. 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定效力低,保护范围狭小,缺乏可操作性第17-18页
        4. 处罚措施和救济手段有限,诉讼保护不力,维权难度大第18-19页
    (二) 个人信息保护监督机构缺位及在行业自律保护方面的不足第19-20页
        1. 个人信息保护监督机构缺位第19页
        2. 个人信息在行业自律保护方面的不足第19-20页
    (三)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欠缺第20页
四、网络环境下构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具体方案第20-28页
    (一) 完善立法,构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体系第20-24页
        1.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指导思想及价值定位第20-21页
        2.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模式选择第21-22页
        3.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体系性立法保护第22-24页
    (二) 设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监督机构,完善行业自律规制第24-27页
        1. 个人信息保护执法监督先进国家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24-25页
        2. 我国设置信息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第25-26页
        3. 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完善行业自律规制第26-27页
    (三)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增强个人信息保护能力第27-28页
结语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致谢第32-33页
个人简历第33-34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09-2013年广东省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下一篇:社区发展中的志愿者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岛市东仲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