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第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3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台湾地区能源-经济-环境-3E背景分析 | 第20-39页 |
2.1 台湾地区能源供给与消耗 | 第20-24页 |
2.1.1 台湾地区能源供给 | 第20-21页 |
2.1.2 台湾地区能源消费 | 第21-24页 |
2.2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 | 第24-30页 |
2.2.1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时间演变分析 | 第25-27页 |
2.2.2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 第27-29页 |
2.2.3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 | 第29-30页 |
2.3 台湾地区环境现状 | 第30-37页 |
2.3.1 空气质量现状 | 第30-32页 |
2.3.2 水环境质量现状 | 第32-33页 |
2.3.3 声环境质量现状 | 第33-34页 |
2.3.4 其他环境概况 | 第34-37页 |
2.4 台湾地区3E系统发展面临问题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理论透视及方法研究 | 第39-50页 |
3.1 能源与经济及环境3E协调发展理论基础 | 第39-41页 |
3.1.1 系统理论 | 第39-40页 |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0页 |
3.1.3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40-41页 |
3.1.4 环境资源稀缺论 | 第41页 |
3.2 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内在关系 | 第41-44页 |
3.2.1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 | 第41-42页 |
3.2.2 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关系 | 第42-43页 |
3.2.3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 | 第43页 |
3.2.4 能源-环境-经济间三元关系 | 第43-44页 |
3.3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研究方法 | 第44-50页 |
3.3.1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模型 | 第44-45页 |
3.3.2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Granger因果模型 | 第45-50页 |
第四章 台湾地区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 | 第50-63页 |
4.1 台湾地区3E系统协调性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50-54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50-53页 |
4.1.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53-54页 |
4.2 台湾地区3E系统协调性综合评价测度与分析 | 第54-60页 |
4.2.1 各系统指标标准化值 | 第54-55页 |
4.2.2 各系统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第55-57页 |
4.2.3 台湾地区3E系统协调度测算分析 | 第57-60页 |
4.3 小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基于Granger因果模型的台湾地区能源-经济-环境-3E计量分析 | 第63-72页 |
5.1 变量选择与数据分析 | 第63-65页 |
5.2 协整关系分析 | 第65-67页 |
5.3 误差向量修正分析 | 第67-69页 |
5.4 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 第69-71页 |
5.5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展望与讨论 | 第72-75页 |
6.1 对台湾未来发展的展望 | 第72-74页 |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74-7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