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碱激发钢渣-镁渣基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主要符号表第14-15页
1. 绪论第15-33页
    1.1 钢渣概述第15-19页
        1.1.1 钢渣的来源及化学组成第15-16页
        1.1.2 钢渣的矿物相组成第16页
        1.1.3 钢渣的资源化应用现状第16-18页
        1.1.4 钢渣资源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18-19页
    1.2 镁渣概述第19-22页
        1.2.1 镁渣的组成及化学性质第19-20页
        1.2.2 镁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3 镁渣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22页
    1.3 导电胶凝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1.4 碱激发胶凝材料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1.5.1 课题的研究目的第24-25页
        1.5.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5页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5-30页
        1.6.1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5-26页
        1.6.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6-30页
    1.7 论文的创新点第30-33页
2. 实验部分第33-43页
    2.1 实验原料第33-38页
        2.1.1 钢渣的基本性质第33-34页
        2.1.2 镁渣的基本性质第34页
        2.1.3 硅灰第34-35页
        2.1.4 碱激发剂第35页
        2.1.5 孔形成剂第35-36页
        2.1.6 导电炭黑第36-37页
        2.1.7 拌合水和其它实验试剂第37-38页
    2.2 主要的仪器及设备第38-39页
    2.3 主要的表征手段第39-43页
3. 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43-55页
    3.1 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制备第43页
    3.2 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第43-44页
    3.3 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矿物相第44-45页
    3.4 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孔径分布第45-46页
    3.5 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微观形貌第46-47页
    3.6 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47-53页
        3.6.1 孔雀石绿溶液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及标准曲线确定第49-50页
        3.6.2 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孔雀石绿染料降解性能第50-51页
        3.6.3 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光催化降解反应动力学第51-53页
    3.7 本章小结第53-55页
4.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55-73页
    4.1 Ce(NO_3)_3·6H_2O热分解制备CeO_2第55-56页
    4.2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第56-57页
    4.3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化学组成第57-58页
    4.4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孔结构第58-59页
    4.5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矿物相第59-61页
    4.6 8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TEM照片第61-62页
    4.7 8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光电子能谱第62-64页
    4.8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64页
    4.9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光致荧光光谱第64-65页
    4.10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染料降解性能第65-69页
        4.10.1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孔雀石绿染料降解性能第65-66页
        4.10.2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光催化降解反应动力学第66-67页
        4.10.3 8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光催化降解反应机理第67-69页
    4.11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分解水制氢性能第69-71页
        4.11.1 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分解水制氢活性第69-70页
        4.11.2 8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分解水制氢的反应机理第70-71页
    4.12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V掺杂CeO_2负载型多孔碱激发钢渣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73-97页
    5.1 V-CeO_2/PASSCM 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第73-74页
    5.2 V-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化学组成第74页
    5.3 V-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孔结构第74-76页
    5.4 V-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红外光谱第76-77页
    5.5 V-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光电子能谱第77-79页
    5.6 V-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79页
    5.7 V-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光致荧光光谱第79-80页
    5.8 响应面法优化V-CeO_2/PASSCM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染料第80-94页
        5.8.1 基于响应面法的V-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降解实验设计第80-81页
        5.8.2 响应面法模型建立及回归分析第81-85页
        5.8.3 影响因素的RSM响应面分析第85-89页
        5.8.4 响应面模型优化与预测第89-90页
        5.8.5 光催化降解反应前后孔雀石绿染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90-91页
        5.8.6 V-CeO_2/PASSCM光催化降解反应中羟基自由基的测定第91-92页
        5.8.7 1V-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光催化染料氧化降解机理第92-93页
        5.8.8 1V-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与P25催化活性对比第93-94页
        5.8.9 1V-CeO_2/PASSCM复合胶凝材料的重复使用活性第94页
    5.9 本章小结第94-97页
6. NiO/CuO双负载型碱激发镁渣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第97-109页
    6.1 Ni(NO_3)_2×6H_2O及Cu(NO_3)_2×3H_2O热分解分别制备NiO与CuO第97-98页
    6.2 (CuO+NiO)/AM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第98-100页
    6.3 (CuO+NiO)/AM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化学组成第100页
    6.4 (CuO+NiO)/AMSCM复合胶凝材料的矿物相第100-102页
    6.5 (CuO+NiO)/AM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微观形貌第102-104页
    6.6 (CuO+NiO)/AM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光致荧光光谱第104页
    6.7 (CuO+NiO)/AMSCM复合胶凝材料的染料降解性能第104-106页
        6.7.1 (CuO+NiO)/AMSCM复合胶凝材料的甲基橙染料降解性能第104-105页
        6.7.2 (CuO+NiO)/AMSCM复合胶凝材料的反应动力学模拟第105-106页
    6.8 本章小结第106-109页
7. 导电碱激发钢渣-镁渣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第109-119页
    7.1 导电碱激发钢渣-镁渣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第109-111页
    7.2 导电碱激发钢渣-镁渣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第111-113页
    7.3 导电碱激发钢渣-镁渣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导电性能第113-114页
    7.4 导电碱激发钢渣-镁渣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光致荧光光谱第114页
    7.5 导电碱激发钢渣-镁渣基复合胶凝材料的染料降解性能第114-116页
        7.5.1 导电碱激发钢渣-镁渣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114-116页
        7.5.2 导电碱激发钢渣-镁渣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反应动力学第116页
    7.6 本章小结第116-119页
8. 结论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3页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3-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粗粒化模型的生物大分子力学行为研究
下一篇:新型磷烯二维材料异质结设计与物性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