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及其污染情况 | 第11页 |
·水体中氮、磷的来源及危害 | 第11-13页 |
·水体中氮、磷的来源 | 第11-12页 |
·氮、磷污染的危害 | 第12-13页 |
·传统的生物除磷脱氮理论 | 第13-19页 |
·传统生物除磷理论 | 第13-16页 |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 | 第16-17页 |
·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存在的矛盾和竞争 | 第17-18页 |
·SBR工艺 | 第18-19页 |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 第19-25页 |
·概述 | 第19-20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 | 第20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 | 第21-23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 第23-24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发展趋势与实际应用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 | 第25-27页 |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目的 | 第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5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25-26页 |
·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试验装置 | 第27-28页 |
·试验用水 | 第28页 |
·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常规指标 | 第28页 |
·低溶解氧的控制方法 | 第28-29页 |
·比耗氧速率(SOUR)的测定方法 | 第29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微观结构 | 第29-30页 |
·试验内容 | 第30-32页 |
·低溶解氧条件下有机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 | 第30页 |
·低溶解氧条件下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 | 第30页 |
·好氧颗粒污泥聚磷的特性试验 | 第30-31页 |
·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诱导试验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试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32-65页 |
·低溶解氧条件下有机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 | 第32-45页 |
·有机负荷的调控与污泥颗粒化的进程 | 第32-37页 |
·成熟好氧颗粒污泥理化特性分析 | 第37-40页 |
·好氧颗粒污泥脱碳除磷的特性 | 第40-41页 |
·低溶解氧条件下有机负荷对污泥颗粒化进程的影响分析与机理探讨 | 第41-44页 |
·本节小结 | 第44-45页 |
·低溶解氧条件下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和特性的影响 | 第45-52页 |
·SBR反应器中剪切作用的表示 | 第45-46页 |
·四组SBR反应器的启动 | 第46页 |
·低溶解氧条件下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快慢的影响 | 第46-47页 |
·低溶解氧条件下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的影响 | 第47-49页 |
·低溶解氧条件下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影响的机理探讨 | 第49页 |
·低溶解氧条件下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剪切力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染物的去除 | 第50-52页 |
·本节小结 | 第52页 |
·成熟好氧颗粒污泥除磷的特性实验 | 第52-56页 |
·COD/PO_4~(3-)-P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特性试验 | 第52-54页 |
·污泥龄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54-56页 |
·本节小结 | 第56页 |
·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诱导实验 | 第56-65页 |
·好氧颗粒污泥诱导脱氮的过程 | 第56-59页 |
·溶解氧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SBR一个周期内各物质浓度的变化过程 | 第60-62页 |
·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机理的探讨 | 第62-63页 |
·SBR一个周期内DO浓度和pH值的变化 | 第63-64页 |
·本节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