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1.2.1 冷再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2 农村公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农村公路结构和病害调查与分析 | 第23-41页 |
2.1 国内外农村公路路面结构调查 | 第23-30页 |
2.1.1 国外低交通量公路结构调查 | 第23-24页 |
2.1.2 国内农村公路结构调查 | 第24-30页 |
2.2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调查 | 第30-36页 |
2.3 菏泽地区农村公路调查 | 第36-40页 |
2.3.1 路面结构调查 | 第37-39页 |
2.3.3 路面病害调查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农村公路在车辆荷载和温度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41-59页 |
3.1 广义荷载 | 第41-42页 |
3.1.1 行车荷载 | 第41页 |
3.1.2 温度下降 | 第41-42页 |
3.2 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析 | 第42-46页 |
3.2.1 农村公路车辆荷载作用下数值模拟分析模型 | 第42-45页 |
3.2.2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3.3 温度下降作用下的应力分析 | 第46-54页 |
3.3.1 温差分析 | 第46-48页 |
3.3.2 材料参数 | 第48-49页 |
3.3.3 解析法分析温度应力 | 第49-51页 |
3.3.4 温度应力计算结果 | 第51-54页 |
3.4 车辆和温度综合作用下的应力分析 | 第54-58页 |
3.4.1 面层应力分析 | 第54-56页 |
3.4.2 基层应力分析 | 第56-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方法 | 第59-83页 |
4.1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指标 | 第59-66页 |
4.2 农村公路轴载换算 | 第66-70页 |
4.2.1 标准轴载 | 第67页 |
4.2.2 轴载换算系数 | 第67-69页 |
4.2.3 设计轴载累计当量轴载作用次数的确定 | 第69-70页 |
4.3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预估 | 第70-75页 |
4.3.1 路面结构力学模式 | 第70-71页 |
4.3.2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预估 | 第71-72页 |
4.3.3 路面永久变形预估 | 第72-74页 |
4.3.4 沥青面层的低温开裂预估 | 第74页 |
4.3.5 基层低温开裂预估 | 第74-75页 |
4.3.6 基层底部极限开裂预估 | 第75页 |
4.4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设计和算例 | 第75-82页 |
4.4.1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设计 | 第75-77页 |
4.4.2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算例 | 第77-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83-98页 |
5.1 农村公路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指标及要求 | 第83-85页 |
5.1.1 强度指标 | 第83-84页 |
5.1.2 抗压回弹模量 | 第84页 |
5.1.3 温缩系数 | 第84-85页 |
5.1.4 水稳性能 | 第85页 |
5.2 农村公路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级配设计 | 第85-96页 |
5.2.1 原材料 | 第85-93页 |
5.2.2 级配的确定 | 第93-96页 |
5.3 农村公路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 | 第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及方案对比 | 第98-134页 |
6.1 冷再生方案 | 第98页 |
6.2 击实试验 | 第98-99页 |
6.3 强度试验 | 第99-109页 |
6.3.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99-102页 |
6.3.2 弯拉强度试验 | 第102-104页 |
6.3.3 间接抗拉强度(劈裂强度)试验 | 第104-107页 |
6.3.4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 第107-109页 |
6.4 路用性能试验 | 第109-128页 |
6.4.1 干缩试验 | 第109-119页 |
6.4.2 温缩试验 | 第119-121页 |
6.4.3 水稳试验 | 第121-123页 |
6.4.4 疲劳寿命分析 | 第123-124页 |
6.4.5 工程造价分析 | 第124-128页 |
6.5 稳定方案的选取 | 第128-13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七章 农村公路冷再生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 | 第134-150页 |
7.1 交通量调查分析 | 第134-139页 |
7.2 土基强度调查分析 | 第139-144页 |
7.2.1 土基强度的确定 | 第139-141页 |
7.2.2 土基强度等级划分 | 第141-144页 |
7.3 菏泽市冷再生农村公路结构设计 | 第144-148页 |
7.3.1 菏泽市典型结构选取 | 第144-146页 |
7.3.2 力学参数 | 第146页 |
7.3.3 菏泽市农村公路力学响应 | 第146-147页 |
7.3.4 病害预估 | 第147页 |
7.3.5 菏泽市冷再生农村公路结构推荐 | 第147-14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0-152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0-151页 |
8.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