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 禽Ⅰ群腺病毒的病原学特性 | 第13-14页 |
1.1 禽Ⅰ群腺病毒的血清学分型 | 第13页 |
1.2 禽Ⅰ群腺病毒的形态学和理化特性 | 第13-14页 |
2 禽Ⅰ群腺病毒的主要蛋白质及功能 | 第14页 |
3 禽Ⅰ群腺病毒的流行现状与致病性 | 第14-15页 |
4 禽Ⅰ群腺病毒感染的诊断 | 第15-17页 |
4.1 电子显微镜法和包涵体检查 | 第15页 |
4.2 病毒的分离 | 第15-16页 |
4.3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 第16页 |
4.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16页 |
4.5 琼脂扩散试验 | 第16-17页 |
4.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第17页 |
5 禽Ⅰ群腺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5.1 禽Ⅰ群腺病毒组织灭活苗的研制 | 第17-18页 |
5.2 禽Ⅰ群腺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 | 第18页 |
5.3 禽Ⅰ群腺病毒DNA疫苗的研制 | 第18页 |
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一章 FAdV-8b QD2016株的分离鉴定及基因序列分析 | 第20-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1.1 材料 | 第20-21页 |
1.1.1 病料与细胞 | 第20页 |
1.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0页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1.2 方法 | 第21-24页 |
1.2.1 病料的处理 | 第21页 |
1.2.2 病毒的分离 | 第21页 |
1.2.3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第21页 |
1.2.4 FAdV-8b QD2016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 第21-24页 |
2 结果 | 第24-32页 |
2.1 病毒的分离 | 第24-25页 |
2.2 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 | 第25页 |
2.3 FAdV-8b QD2106株全基因序列的测定 | 第25-26页 |
2.4 FAdV-8b QD2016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 | 第26-32页 |
2.4.1 FAdV-8b QD2016株基因组的分析 | 第26-28页 |
2.4.2 FAdV-8b QD2016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28页 |
2.4.3 FAdV-8b QD2016株全基因组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 第28-30页 |
2.4.4 FAdV-8b QD2016株Hexon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30页 |
2.4.5 FAdV-8b QD2016株Hexon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 第30-3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2-33页 |
第二章 血清4型和8b型禽Ⅰ群腺病毒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 第33-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1.1 材料 | 第33-34页 |
1.1.1 细胞与毒株 | 第33页 |
1.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页 |
1.1.4 鸡胚与实验动物 | 第34页 |
1.2 方法 | 第34-38页 |
1.2.1 种毒的纯净性检验 | 第34页 |
1.2.2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 | 第34页 |
1.2.3 FAdV-4 GX2013株在LMH细胞上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4-35页 |
1.2.4 FAdV-8b QD2016株在LMH细胞上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5页 |
1.2.5 细胞工厂放大培养实验 | 第35-36页 |
1.2.6 甲醛最佳灭活浓度及灭活时间的确定 | 第36页 |
1.2.7 FAdV-4和FAdV-8b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 | 第36-38页 |
2 结果 | 第38-47页 |
2.1 种毒的纯净性检验 | 第38-39页 |
2.2 FAdV-4 GX2013株在LMH细胞上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9页 |
2.2.1 基础种子批TCID_(50)和基因拷贝数 | 第39页 |
2.2.2 最佳感染复数(MOI)和适宜收毒时间 | 第39页 |
2.3 FAdV-8b QD2016株在LMH细胞上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9-41页 |
2.3.1 基础种子批TCID_(50)和基因拷贝数 | 第39页 |
2.3.2 最佳感染复数(MOI)和适宜收毒时间 | 第39-41页 |
2.4 细胞工厂放大培养 | 第41页 |
2.5 甲醛的最佳灭活浓度和灭活时间 | 第41页 |
2.6 油乳剂灭活疫苗的性状检验结果 | 第41页 |
2.6.1 粘度检验 | 第41页 |
2.6.2 稳定性检验 | 第41页 |
2.6.3 无菌检验 | 第41页 |
2.6.4 保存期检验 | 第41页 |
2.7 安全性检验 | 第41页 |
2.8 最小免疫剂量 | 第41-43页 |
2.9 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 第43-45页 |
2.9.1 血清中和试验(SNT)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2.9.2 琼脂扩散试验(AGPT)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2.10 攻毒保护试验 | 第45-4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7-49页 |
全文总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