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浸渍法制备纳米Ni/YSZ阳极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SOFC 概述第13-15页
        1.2.1 SOFC 工作原理第13页
        1.2.2 SOFC 的基本组件第13-14页
        1.2.3 SOFC 材料的选取第14-15页
    1.3 SOFC 纳米阳极的制备方法及稳定性研究第15-17页
        1.3.1 SOFC 纳米阳极的制备方法第15-16页
        1.3.2 SOFC 纳米阳极的稳定性研究第16-17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19页
第2章 浸渍技术对纳米阳极微结构及电导性能的影响第19-34页
    2.1 概述第19页
    2.2 浸渍技术参数对浸渍效果影响第19-21页
        2.2.1 浸渍液分解温度的确定第19-20页
        2.2.2 单面浸渍对浸渍效果影响第20-21页
    2.3 造孔剂对纳米阳极影响第21-24页
        2.3.1 造孔剂对阳极微观结构影响第21-22页
        2.3.2 造孔剂对阳极电导率影响第22-23页
        2.3.3 造孔剂对阳极电导率稳定性影响第23-24页
    2.4 尿素浓度对纳米阳极的影响第24-26页
        2.4.1 尿素浓度对阳极微观结构影响第24页
        2.4.2 尿素浓度对阳极电导率的影响第24-25页
        2.4.3 尿素浓度对阳极电导率稳定性的影响第25-26页
    2.5 浸渍量对纳米阳极电导率及稳定性的影响第26-30页
        2.5.1 NiO 浸渍量对阳极电导率的影响第26-28页
        2.5.2 NiO 浸渍量对阳极电导率稳定性的影响第28页
        2.5.3 不同 NiO 浸渍量对阳极微观结构第28-30页
    2.6 浸渍量对单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第30-33页
        2.6.1 单电池的制备及测试第30-31页
        2.6.2 不同 NiO 浸渍量的单电池输出性能第31-33页
    2.7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高温处理对阳极电导率极其稳定性的影响第34-50页
    3.1 概述第34页
    3.2 退火温度对阳极电导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第34-38页
        3.2.1 电导率降温测试第35页
        3.2.2 电导率稳定性第35-37页
        3.2.3 退火温度对阳极形貌的影响第37-38页
    3.3 退火时间对阳极电导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第38-42页
        3.3.1 电导率降温测试第38-39页
        3.3.2 电导率稳定性测试第39-40页
        3.3.3 退火时间对阳极形貌的影响第40-42页
    3.4 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 NIO晶粒生长的影响第42-46页
        3.4.1 退火前后阳极的微观形貌第42-43页
        3.4.2 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样品的粒径分析第43-46页
    3.5 还原温度对阳极电导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第46-49页
        3.5.1 还原温度对阳极电导率的影响第47页
        3.5.2 还原温度对阳极电导率稳定性的影响第47-48页
        3.5.3 还原温度对阳极微观结构的影响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SOFC 工作条件下纳米阳极的电化学稳定性第50-59页
    4.1 概述第50页
    4.2 不同商用 YSZ 粉末对阳极性能的影响第50-53页
        4.2.1 不同商用 YSZ 粉末对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第50-51页
        4.2.2 不同商用 YSZ 粉末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第51-52页
        4.2.3 不同商用 YSZ 粉末制备 SOFC 的微观结构第52-53页
    4.3 热循环对浸渍纳米阳极 SOFC 性能的影响第53-54页
    4.4 浸渍纳米阳极 SOFC 输出稳定性研究第54-56页
    4.5 YSZ 粉末对 SOFC 开路电压的影响第56-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阴极铂基催化剂的研究
下一篇:Bi2O3/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