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借壳上市动因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借壳上市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1.2.3 壳资源价值评估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2.4 借壳上市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2 借壳上市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21-28页 |
2.1 借壳上市 | 第21-24页 |
2.1.1 借壳上市概念 | 第21页 |
2.1.2 借壳上市具体操作流程 | 第21-22页 |
2.1.3 借壳上市的优势 | 第22-23页 |
2.1.4 借壳上市的一般动因 | 第23-24页 |
2.1.5 借壳上市的一般绩效 | 第24页 |
2.2 壳资源与壳公司 | 第24页 |
2.2.1 壳资源 | 第24页 |
2.2.2 壳公司 | 第24页 |
2.3 借壳上市后绩效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2.3.1 事件研究法 | 第24-25页 |
2.3.2 财务指标分析法 | 第25-26页 |
2.3.3 非财务绩效评价法 | 第26页 |
2.4 借壳上市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4.1 代理理论 | 第26-27页 |
2.4.2 寻租理论 | 第27页 |
2.4.3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7-28页 |
3 中闽能源借壳上市的案例概述 | 第28-36页 |
3.1 公司介绍 | 第28-30页 |
3.1.1 中闽能源公司概况 | 第28-29页 |
3.1.2 福建南纸公司概况 | 第29-30页 |
3.2 中闽能源借壳动因 | 第30-33页 |
3.2.1 扩展融资方式,实现企业扩张 | 第30-32页 |
3.2.2 取得协同效应 | 第32-33页 |
3.2.3 借壳上市相较于IPO而言更为简单 | 第33页 |
3.3 中闽能源借壳上市的流程 | 第33-36页 |
3.3.1 以福建南纸全部资产负债与投资集团所持股份进行置换 | 第33-34页 |
3.3.2 向其他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剩余资产 | 第34页 |
3.3.3 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 第34-36页 |
4 中闽能源借壳上市的绩效评价 | 第36-49页 |
4.1 财务绩效评价 | 第36-45页 |
4.1.1 中闽能源借壳上市后短期财富效应分析 | 第36-39页 |
4.1.2 中闽能源借壳上市后偿债能力分析 | 第39-41页 |
4.1.3 中闽能源借壳上市后盈利能力分析 | 第41-43页 |
4.1.4 中闽能源借壳上市后发展能力分析 | 第43页 |
4.1.5 中闽能源借壳上市后营运能力分析 | 第43-45页 |
4.2 非财务绩效评价 | 第45-47页 |
4.2.1 整合了公司的主营业务,将发展受阻的经营业务置出企业 | 第45页 |
4.2.2 改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45-46页 |
4.2.3 扩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变了企业受资金短缺影响的局面 | 第46-47页 |
4.3 绩效得以改善的路径分析 | 第47-49页 |
4.3.1 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 第47页 |
4.3.2 减少了同地区同业竞争的可能 | 第47-48页 |
4.3.3 取得了管理、经营及财务上的协同效应 | 第48-49页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9-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51页 |
5.1.1 借壳时机选择得当是中闽能源成功借壳的重要因素 | 第49-50页 |
5.1.2 借壳上市是企业重新整合融资渠道的有效方式 | 第50-51页 |
5.1.3 借壳上市改善了中闽能源的经营环境 | 第51页 |
5.2 启示 | 第51-54页 |
5.2.1 正确选择合适的借壳上市方式 | 第51-52页 |
5.2.2 多方位考量壳公司的选择 | 第52页 |
5.2.3 加强并购前的准备及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 第52-53页 |
5.2.4 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 | 第53-54页 |
6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