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1.2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7页 |
1.3 本研究假设 | 第7-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2.1 移情 | 第9页 |
2.2 利他行为 | 第9-10页 |
2.3 移情和利他行为的关系 | 第10-15页 |
第三章 研究一:不同程度的移情启动与利他行为 | 第15-21页 |
3.1 实验被试 | 第15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3.3 实验设计与实验程序 | 第15-16页 |
3.4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3.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3.6 数据处理结果 | 第17-18页 |
3.6.1 实验1被试整体情况 | 第17页 |
3.6.2 实验1移情启动效果检验结果 | 第17-18页 |
3.6.3 实验1回信志愿统计结果 | 第18页 |
3.7 讨论 | 第18-20页 |
3.8 结论 | 第20-21页 |
第四章 研究二:不同的利他行为代价与对代价行为的态度 | 第21-29页 |
4.1 实验被试 | 第21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4.3 实验设计与实验程序 | 第21-22页 |
4.4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4.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2页 |
4.6 数据处理结果 | 第22-27页 |
4.6.1 实验2被试整体情况 | 第22-23页 |
4.6.2 实验2移情启动效果检验结果 | 第23页 |
4.6.3 实验2回信志愿统计结果 | 第23-24页 |
4.6.4 愿意回信的时长 | 第24-25页 |
4.6.5 移情水平性别差异检验结果 | 第25-27页 |
4.7 讨论 | 第27-28页 |
4.8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五章 总讨论 | 第29-3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七章 反思与展望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A:卷一:视频信息捕捉能力测验 | 第36页 |
附录B:卷一:视频信息捕捉能力测验 | 第36-37页 |
附录C:卷二:词语组句测验 | 第37-38页 |
附录D:移情水平检测问卷 | 第38-39页 |
附录E:志愿服务邀请书(实验1) | 第39-40页 |
附录F:志愿服务邀请书(实验2) | 第40-41页 |
附录G:实验目的知晓程度检测问卷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